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成果荟萃

民盟上海市委汇聚各方智慧 形成参政合力——课题调研找准领域 凸显特色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 [大] [小] 2012-11-26

  集人之智则强,聚人之力则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国内形势的日趋复杂,民盟参政议政涉及的领域更加宽广,任务要求更加紧迫。借助各方资源,广泛搭建平台,汇聚力量、形成合力,成为民盟市委广泛开展课题调研、形成高质量参政议政成果的“法宝”之一。

  近年来,民盟市委承接民盟中央、市政协、市委统战部、市决咨委、市教委、市科委等有关单位课题每年近十项。市委领导亲自参加,各课题集聚了盟内外专家学者,深入基层调查、精心分析研究、确保报告质量,课题成果连年获得好评。

 

选准课题塑造品牌

  如何确定好调研课题?民盟市委在实践中认识到,应结合党派自身界别和优势特色,找准着力点,坚持不懈努力,深入调查研究,聚焦和形成长期稳定的参政议政重点,这样才有可能在某些领域产生影响力和话语权。近年来,民盟一直坚持在多个方面塑造参政议政拳头产品,已逐渐在高教、金融、民生等领域形成自己特色。关于收入分配、城乡统筹、人口老龄化等课题的多年深度调研,体现了对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

  今年市政协会议上,民盟提交关于建立以行业为主包容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大会发言,受到多家媒体高度关注,引起社会较大反响。这一大会发言的最初来源,正是上海民盟参与调研的民盟中央有关收入分配子课题《关于完善上海市收入分配机制的调研报告》。就此课题参与撰写形成的研究成果以蒋树声、张梅颖两位盟中央主要领导名义专报胡锦涛总书记,得到重要批示,国家发改委邀集14个部委研究制定相关政策。2011年,受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托,民盟又进一步承担了《关于政府在初次分配中的调节功能研究》课题。市委主要领导率课题组就本市初次分配情况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等内容,开展深入调研,先后听取了市总工会、市工商联、市企联及市发改委相关领导、专家的意见,并在今年两会期间提交关于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集体提案。

 

小中见大注重转化

  参政议政成果转化是检验参政党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尺。如何推进成果转化?民盟的做法是,调研前慎重确定选题,调研中注重发现问题,调研后对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筛选,及时转化为提案或社情民意,向有关方面建言,积极促进参政议政成果的转化。

  上海发生“钓鱼式执法事件”后,盟内法律专家薄海豹参与了事件后续处理,产生了就此深入研究的提议。在民盟市委支持下,薄海豹等盟内学者组建课题组,于2010年申报市决策咨询委课题《关于本市行政执法的规范化研究》。该课题组通过深入调研探讨,提出《关于设立行政复议委员会》的建议,获得中共市委俞正声书记批示。市法制办负责人前往民盟听取意见。在该委员会筹办过程中,民盟又提出“为市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提供必要保障的建议”专报得到韩正市长圈阅。2011年10月,该委员会在民盟着力推动下最终正式成立。

  同样获得党和政府认可和采纳的课题调研实例还有很多。2010年,民盟市委与民盟中央经济委和市政协人建环资委联合开展了“上海和太湖流域饮用水安全与水环境保护”课题调研。调研报告中的政策建议部分经民盟中央报送党中央,得到温家宝总理的批示,并由水利部落实解决。2010年世博会前夕,志愿活动大量涌现,亟待规范,民盟市委领导牵头组建课题组,通过走访调研撰写了《上海市义务志愿者服务条例》立法建议案,为之后市人大出台该条例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个实证是,2008年民盟就《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一课题开展充分调研,相关调研报告由郑惠强主委提交全国政协,得到了民盟中央张梅颖、张圣坤、吴正德等多位副主席的联名签署和呼吁推进,其部分建议列入国务院有关文件,为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多方联动形成合力

  课题调研成效的关键在于发挥人才优势。近年来,民盟市委整合资源、加强队伍建设,组建起一批参政议政主力军,在课题调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除在盟内精挑细选具有参政议政能力的盟员组建社情民意特约信息员和课题研究员两支队伍外,还邀请相关政府官员与研究机构专家分别成立了盟外的顾问咨询组和特邀研究组。大胆“走出去”、“引进来”,借智力引资源,利用多种机会,创造各类条件,搭建不同平台,充分发挥广大盟员和所联系的专家学者的智慧力量,使得民盟参政议政工作呈现出广泛参与、多方合作的良好格局。通过连续多年举办金融论坛、高教论坛、青年论坛等,搭建议政平台,注重社会效应,既促进了思想交流交锋,又不断夯实参政议政的人才基础。

2011年12月18日,民盟第二届金融发展专题论坛隆重召开。尽管是周末,却聚集了近两百位来自证券、银行、保险等金融业盟员,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来自高校、区县和科研单位从事金融研究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广泛参与、建言献策。在2010年金融专题论坛成功举办、为金融危机建言献策百余条的基础上,此次论坛上,12位专家盟员再次就金融发展、金融信息化建设、金融安全等问题畅所欲言,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献计出力。

 

创新机制提升质量

  制度和机制建设是加强参政议政能力建设的一项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逐步完善的机制保证了参政议政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民盟市委探索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课题调研工作机制,规范课题申报、调研、评审、表彰等环节,同时也适时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创新参政议政工作方式和运行机制:从班子自身着手,主动压担子、设指标、做表率,带头调查研究、带头组织课题、带头撰写信息;建立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基本制度,每年举办培训班和工作会议,组建骨干队伍,加强量化考核,及时表彰激励,极大地调动了全盟关注社会、反映民意的积极性;在原有12个专委会基础上,新增参政议政咨询、金融、社会发展、区域建设等4个专委会,成员每年微调,并建立向常委会届中汇报制度。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已初步建立起参政议政工作机制、社情民意反映机制、课题调研运作机制、上下联动和横向互动机制、参政议政人才培养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

  自选课题和定向发包课题便是民盟创新课题工作机制和内容的重要措施之一。2011年5月16日,民盟市委召开定向发包课题开题会。15位专家盟员就各自申报的课题介绍思路,内容涉及教育改革、金融创新、社会管理、民生改善、法治建设等众多热点领域。民盟上海外贸学院支部的赵红军长期关注服务型政府建设与治理的效能提升,但一直未有机会深度研究。现在这个课题成为市委定向发包立项课题,在调研资源和资金方面都将获得大力支持。

  定向发包课题,是民盟市委在创新课题调研机制方面的又一“尝鲜”之举。2008年,民盟市委“试水”自筹资金、发动盟员自选课题。每个基层和盟员个人都可以自愿提出课题申请,经评审从中择优转化。自选课题运行了3年,既出成果,又出人才,取得成效。在这基础上又进一步推出了定向发包模式,重点定向盟内专家招标,从而汇集优势力量,提高课题研究水准,并集中聚焦于教育、金融、民生等领域形成特色,力争转化为高质量的提案或大会发言。事实上,所有自选课题和定向发包课题都需经过制订课题计划、开展调研活动、中期成果评议、阶段工作交流、形成书面报告等环节,并且民盟市委还年年举行参政议政工作交流会,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近年来民盟课题调研的实践,充分验证了汇聚智慧、创新机制这一工作思路所取得的成效。课题调研工作既为发掘和培养更多的参政议政积极分子搭建了平台,其成果也为提案建言和社情民意提供了素材,更树立了高素质参政党地方组织的良好形象。

责任编辑:冯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