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王书红在“国家宪法日”作“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是全面依法治国”专题讲座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 [大] [小] 2024-12-10

 12月2日上午,民盟山西省委会举行第一百期“三晋盟员大讲堂”。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好落实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我国第11个“国家宪法日”和24个“法制宣传日”到来之际,本次讲座特别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民盟山西省委会主委王书红作专题讲座。民盟山西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景鸿主持讲座,机关全体干部听取讲座。

王书红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是全面依法治国》为题,结合自身经历和实际案例,从“十一个坚持”深入解读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

一是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的法治和西方的法治最大的区别,习近平总书记将其称为方向问题、根本问题。王书红从“一个根本”“两个必须”“三个统一”“四个善于”“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第一个“必须”是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即两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第二个“必须”是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三个统一”即把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与依法执政的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与各方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保证法律实施与党也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四个善于”是指,善于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这就是立法问题;善于把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任命为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党管干部需要法治化、程序化;善于运用国家机关来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来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实现党和国家的团结统一。通过以上“一二三四”,最后落实在“四个方面”,即党领导立法,党保证执法,党支持司法,党带头守法。所以“一二三四四”就是党法关系的回答,这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司法办案要求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三统一。党的领导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现实的而非理论的。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包含四个核心要求: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体现法治的价值观——追求和保障公平正义;尊重和保障人权。

三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王书红介绍了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法治道路和以日本、韩国、新加坡为代表的东方法治道路,剖析了其特点。我们是自我构建式的道路,是将中国共产党自上而下的领导与人民群众的改革要求自下而上的推动相结合,进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条道路有三个核心要义:首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确保道路方向的正确性。其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上所言的道路,实质上就是制度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再者,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通过学理说明和理论支撑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持其科学性。守住这三条,就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民法典》绿色原则就是中国特色。

四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近十年是“八二宪法”诞生四十多年来宪法实施的最好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许多变化,确立了宪法日,建立了宪法宣誓制度,建立了宪法监督的专门机构,还激活了宪法中一些沉睡的条款。

五是坚持在法治的轨道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王书红从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教训、自身执政的经验教训以及法治的一般原理四个维度阐述了法治的重要性。2018年8月23日,中央召开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概括出了法治作用的九字箴言: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九字箴言已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当中,体现了法治的原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出法治的最大价值就是给人以预期。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作出一个新判断: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六是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即“一纲五目”,一个总体系,五个子体系。“一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五目”是指上述法治体系项下的五个子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体系由五个子体系构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七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依法治国的总体布局,重在共同推进,重在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其本质相同,不应按照三个目标进行割裂,而应该依同一目标进行一体建设。王书红从从“法制”到“法治”、从“旧十六字方针”到“新十六字方针”、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四个方面介绍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创新。

八是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四个核心环节各有侧重:立法重在科学。从立法速度上看,我国用3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300年的道路。但习近平总书记更为关心的是法的科学性问题,立法质量的提高是没有止境的。执法重在严格,严格指向严明,而非严酷。司法重在公正,公正是司法的最高生命。守法重在全民守法,其中有两项核心要求:第一是人人守法,这是主体要求,从国家机关到武装力量、到政党、到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都应该普遍守法;第二是平等守法。

九是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第一个原因是孟晚舟事件的先例。2019年中国公民海外旅游的人次突破了1.39亿,如何防止孟晚舟事件再次发生。就如何保证中国公民、中国企业家、中国科学家海外旅行的人身安全来看,需要加强涉外法治。第二个原因是一带一路。中国在一带一路中的非金融类的投资已经超过了2000亿元,这是一笔巨大的海外利益。美国的做法是安全到了哪里,利益就要跟到哪里,其五大战区就是以全球为范围划分的。我国反其道而行之,利益到了哪里,就把安全和法治跟到哪里,因此需要加强涉外法治。第三个原因是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现今中美关系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中美关系表面是利益之争,但利益背后是地位之争,地位背后是制度之争,制度背后是价值之争。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涉外法治。

十是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重在队伍建设,要五路大军共奔法治。”首先是建设高素质的立法者队伍。第二是高素质的执法者队伍。第三是高素质的司法者队伍。第四是建设高素质的法律服务者队伍。第五是建设高素质的法学教育与法学研究者队伍。

十一是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这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独特的一面。针对这个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下几个根据:第一,中国自秦以后形成了“民以吏为师”的传统。第二,领导干部所处的岗位特殊。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组织者、实施者、推动者,依法治国的水平通过各级领导干部体现出来。第三,领导干部应当成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首先应该是要尊法,有了尊重法律、遵从法律的意识和自觉之后,才会去学法、守法和用法,所以领导干部要把尊法放在第一位。尊法,尊重法律要成为习惯,尊重法律要常态化,尊重法律要成为公民的品格,成为社会风尚,尊重法律要成为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讲座最后,王书红强调,对不公保持沉默,是一种罪恶,为正义发声值得尊重。

景鸿表示,王书红主委的精彩讲授让大家受益匪浅,让我们对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十一个坚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观念,把依法治国理念贯穿到各项工作中。换届以来,盟省委把法治观念充分运用到盟务、政务工作中,梳理各项制度,严格执行。同时,深入开展纪律学习教育、廉政教育月活动,让领导干部养成尊重法律、遵从法律的意识和自觉,成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不断提高履职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山西民盟各项工作展现出新气象、实现新发展、迈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民盟山西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