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统战理论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把理论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
[大] [小]
2009-11-17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参政党,怎样建设参政党”,这个课题既需要在实践中去探索,也需要在理论上加以研究。多年来,民盟广东省委充分认识到加强参政党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理论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了理论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研究队伍,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以开拓奋进的精神状态和扎实有效的工作,不断把理论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使理论研究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开展理论研究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盟省委领导高度重视、带头研究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做好理论研究工作必须准确把握的工作原则和方针。民盟广东省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带领全省盟员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努力在提高盟员坚定的政治意识、培养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创新的时代精神上下功夫,以理论研究为基础推动思想建设的深入开展。盟省委领导非常重视参政党理论研究工作,将其列入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主委会议,对理论研究队伍建设、机制建设、研究方向和重点等作专题研究。始终坚持把理论学习与研究作为民盟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领导积极倡导、带头研究,连续五年都中标民盟中央的研究课题,还指导撰写了一批质量较高的理论研究文章。在每年召开的理论研究会上,分管此项工作的副主委都亲自作主题讲话,号召各级盟组织和广大盟员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研究水平。同时,还把理论成果贯穿于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构建理论研究的骨干队伍,努力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民盟广东省统战理论研究小组”于2001年成立,到2007年改名为“民盟广东省委会参政党理论研究小组”。组长由盟省委专职领导亲自担任,成员包括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盟员专家学者、省直各基层组织的宣传委员以及盟省委机关部分专干等。这种组织构成相对稳定,一方面便于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人才集中的优势;另一方面也使理论研究成为机关干部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对做好机关各项工作从而推动全省盟的工作起了积极作用。同时,我们十分重视发挥地方组织的作用,努力调动各级地方组织的积极性,使我们的理论研究工作基础更扎实、队伍更壮大、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效果更显著。比如,广州、深圳等地方组织积极配合盟省委理论研究工作,成立了理论研究小组,每年召开理论研讨会,编印理论研究论文集,组织对理论研究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等。目前,盟省委的统战理论研究网络基本涵盖了全省地方组织和有研究条件的省直基层组织,相对稳定的研究队伍已经初步形成,为参政党理论研究工作长期和深入开展创造了条件。
(三)建立健全理论研究工作机制,促进研究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证理论研究工作具有可持续性,我们不断探索工作机制,取得一定成效。具体表现为“四个一”:①改组一个专委会,从组织机构上做保障,将“文化委员会”扩展为“文化、盟史与参政党理论研究委员会”,把理论研究的季节性变为经常性工作,由每年一次的研讨会形式发展为经常性的专委会工作;②建立一套工作机制,保障理论研究的可持续发展,自从2005年以来,在3年的时间里,我们先后建立了“以文赴会机制”、“课题招标机制”、“论文激励机制”等,有效地推动了研究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③建设一支骨干队伍,一支由有志理论研究的盟内专家学者和省委会机关干部组成的骨干队伍已经形成,并且积极的发挥着作用,论文数量增多,质量一年比一年好;④每年编辑一本理论研究文集,便于在盟内进行更广泛的宣传、学习和交流,也便于其后理论研究著作的出版。此外,省委会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研究工作,每年为研究小组成员订阅《中国统一战线》,并安排专人负责联系工作。上述工作机制的建立,为参政党理论研究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召开研讨会,出版研究专著,创造性的开展理论研究工作
从2003年开始,民盟广东省委会每年都召开参政党理论研讨会。理论研究人员以文赴会,交流参政党理论学习、研究的经验和主要理论成果。通过研讨会的召开,与会人员增强了认识,开阔了视野,交流了思想,为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打下了基础。每次研讨会后,盟省委都将理论研究成果编印成论文集,在盟省委全会、各种座谈会、培训等场合发放给盟员,大力宣传参政党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努力营造学习理论、研究理论、在实践中丰富理论的氛围。2008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们编辑的研究著作《参政党理论研究点滴》和《参政党理论研究求索》。尽管这两本书在理论上还很粗浅,但是,我们从无到有,在各民主党派省级组织开展理论研究方面第一个吃了螃蟹,这份勇气和历史责任感还是值得肯定的。
二、理论研究工作体会
(一)理论研究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参政党的存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多党合作的水平和层次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执政党的建设水平,也有赖于参政党自身素质,尤其是理论素质。而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参政党理论研究能够可持续的前提和保证。开展参政党理论研究的目标,就是要从理论上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参政党,怎样建设参政党”这一基本问题,就是要使民主党派及其成员加深对我国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的认识,从理论和思想上弄清楚民主党派为什么要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为什么要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而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努力建设与共产党亲密合作、适应时代要求的,理论清醒、政治坚定的中国特色的参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理论研究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对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站在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参政党的理论研究工作要积极适应新形势,努力在继承中发展、在开拓中创新。新形势下出现新情况,也产生了新问题。比如,在经济持续发展和各种深层次矛盾并存的形势下,在党派内部如何做好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根据新成员年龄相对年轻,思想活跃,有参政议政热情等特点,教育引导他们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作用?如何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们“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使党派成员在思想上保持健康稳定、积极向上的态势,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我们只有与时俱进的探究新一代成员的特点和成长规律,探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理论研究的特点和工作规律,勇于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创造新经验,才能增强理论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广大盟员跟上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的形势发展。
(三)理论研究必须与盟的各项实际工作相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参政党理论研究也要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参政党理论研究是个新生事物,也得摸着石子过河。遵循“从已知向未知”的一般规律,将理论研究与盟务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研究水平是盟内诸多专家公认的理论研究路径。研讨成果可以直接成为各项盟务实践的理论依据。盟务实践是开展理论研究的最终落脚点,也是验证、丰富、发展理论的出发点。只有经过实践验证的理论才是鲜活有生命力的理论,而盟务实践又不断为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课题和创新思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才能最终提高理论研究的水平,也能促进各项实际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对今后工作的几点设想
正如蒋树声主席在民盟十届七次中常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过去我们在理论研究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总体上讲,还没有形成像执政党建设理论那样比较系统成熟的理论体系。我们要自觉借鉴执政党建设理论,在系统总结多年来参政党理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参政党,怎样建设参政党”这个根本,研究和把握参政党建设的内在规律,对多党合作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加强研究,做出有说服力的阐释和论述,推动思想建设和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不断深化对参政党理论研究意义的认识
参政党理论研究,是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需要。从巩固和发展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战略要求出发,研究建立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理论体系,是参政党理论研究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参政党理论研究,也是参政党自身发展的需要。理论建设是参政党保持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断增强活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只有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才能保证参政党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前进。同时,理论建设也是参政党参与政治和参与社会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在全省盟员中进一步加强对我国政党制度基础理论的学习、研究,在认真总结鲜活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研究工作,学习新方法、研究新情况,实现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为自身理论建设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二)制定规划,明确研究方向和重点课题,努力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参政党理论研究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并生共存。因此,既要研究长期存在的课题,深化对参政党历史定位、政党理念、参政宗旨、参政方式、参政机制和参政规律等的认识与研究,为多党合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要不断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结合改革发展的实际,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突出时代特色。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对理论研究进行合理规划,确定短期和中长期结合的研究目标,明确一定时期的研究方向和重点课题,引导和推动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通过制定规划,集中研究人员,形成合力,不断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三)壮大队伍、健全机制,推动理论研究深入发展
参政党理论研究需要一大批骨干力量,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投身这项工作。但实际上,专职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盟员很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努力整合理论研究工作的人才资源,组织协调好理论工作者与盟员、专职人员与兼职人员、中青年与老同志、盟内与盟外等各方面的力量,着力造就一支政治方向正确、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的理论研究骨干,推动理论建设工作不断向更深层次发展。我们要在理论研究队伍中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坚持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科学民主的学风,切戒浮躁,耐得住寂寞,实现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相统一。
机制建设可试行理论课题招标制度,建立理论研究激励制度、对优秀理论成果进行评比和表彰,在经费上保证重大理论课题的研究等等。选题要力争突出重点,目标清晰,确保研究有指导,平时有培训,结果有检查,经费有保障。有条件的地方组织应尽快建立理论研究小组,制定理论研讨工作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选好研究课题,进行深入调研。逐步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特色鲜明、联系密切的理论研究网络。
总之,建立参政党理论体系是政党建设的根本需要,是艰巨的、漫长的、动态的历史过程,需要我们作长期的不懈努力、与时俱进的不断探索。今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60周年,我们要借此契机,在全省各级盟组织形成学习、研究理论的合力,以自身理论建设推动多党合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民盟广东省委)
责任编辑:管理员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把理论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 [大] [小] 2009-11-17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参政党,怎样建设参政党”,这个课题既需要在实践中去探索,也需要在理论上加以研究。多年来,民盟广东省委充分认识到加强参政党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理论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了理论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研究队伍,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以开拓奋进的精神状态和扎实有效的工作,不断把理论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使理论研究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开展理论研究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盟省委领导高度重视、带头研究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做好理论研究工作必须准确把握的工作原则和方针。民盟广东省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带领全省盟员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努力在提高盟员坚定的政治意识、培养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创新的时代精神上下功夫,以理论研究为基础推动思想建设的深入开展。盟省委领导非常重视参政党理论研究工作,将其列入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主委会议,对理论研究队伍建设、机制建设、研究方向和重点等作专题研究。始终坚持把理论学习与研究作为民盟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领导积极倡导、带头研究,连续五年都中标民盟中央的研究课题,还指导撰写了一批质量较高的理论研究文章。在每年召开的理论研究会上,分管此项工作的副主委都亲自作主题讲话,号召各级盟组织和广大盟员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研究水平。同时,还把理论成果贯穿于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构建理论研究的骨干队伍,努力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民盟广东省统战理论研究小组”于2001年成立,到2007年改名为“民盟广东省委会参政党理论研究小组”。组长由盟省委专职领导亲自担任,成员包括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盟员专家学者、省直各基层组织的宣传委员以及盟省委机关部分专干等。这种组织构成相对稳定,一方面便于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人才集中的优势;另一方面也使理论研究成为机关干部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对做好机关各项工作从而推动全省盟的工作起了积极作用。同时,我们十分重视发挥地方组织的作用,努力调动各级地方组织的积极性,使我们的理论研究工作基础更扎实、队伍更壮大、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效果更显著。比如,广州、深圳等地方组织积极配合盟省委理论研究工作,成立了理论研究小组,每年召开理论研讨会,编印理论研究论文集,组织对理论研究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等。目前,盟省委的统战理论研究网络基本涵盖了全省地方组织和有研究条件的省直基层组织,相对稳定的研究队伍已经初步形成,为参政党理论研究工作长期和深入开展创造了条件。
(三)建立健全理论研究工作机制,促进研究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证理论研究工作具有可持续性,我们不断探索工作机制,取得一定成效。具体表现为“四个一”:①改组一个专委会,从组织机构上做保障,将“文化委员会”扩展为“文化、盟史与参政党理论研究委员会”,把理论研究的季节性变为经常性工作,由每年一次的研讨会形式发展为经常性的专委会工作;②建立一套工作机制,保障理论研究的可持续发展,自从2005年以来,在3年的时间里,我们先后建立了“以文赴会机制”、“课题招标机制”、“论文激励机制”等,有效地推动了研究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③建设一支骨干队伍,一支由有志理论研究的盟内专家学者和省委会机关干部组成的骨干队伍已经形成,并且积极的发挥着作用,论文数量增多,质量一年比一年好;④每年编辑一本理论研究文集,便于在盟内进行更广泛的宣传、学习和交流,也便于其后理论研究著作的出版。此外,省委会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研究工作,每年为研究小组成员订阅《中国统一战线》,并安排专人负责联系工作。上述工作机制的建立,为参政党理论研究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召开研讨会,出版研究专著,创造性的开展理论研究工作
从2003年开始,民盟广东省委会每年都召开参政党理论研讨会。理论研究人员以文赴会,交流参政党理论学习、研究的经验和主要理论成果。通过研讨会的召开,与会人员增强了认识,开阔了视野,交流了思想,为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打下了基础。每次研讨会后,盟省委都将理论研究成果编印成论文集,在盟省委全会、各种座谈会、培训等场合发放给盟员,大力宣传参政党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努力营造学习理论、研究理论、在实践中丰富理论的氛围。2008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们编辑的研究著作《参政党理论研究点滴》和《参政党理论研究求索》。尽管这两本书在理论上还很粗浅,但是,我们从无到有,在各民主党派省级组织开展理论研究方面第一个吃了螃蟹,这份勇气和历史责任感还是值得肯定的。
二、理论研究工作体会
(一)理论研究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参政党的存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多党合作的水平和层次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执政党的建设水平,也有赖于参政党自身素质,尤其是理论素质。而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参政党理论研究能够可持续的前提和保证。开展参政党理论研究的目标,就是要从理论上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参政党,怎样建设参政党”这一基本问题,就是要使民主党派及其成员加深对我国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的认识,从理论和思想上弄清楚民主党派为什么要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为什么要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而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努力建设与共产党亲密合作、适应时代要求的,理论清醒、政治坚定的中国特色的参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理论研究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对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站在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参政党的理论研究工作要积极适应新形势,努力在继承中发展、在开拓中创新。新形势下出现新情况,也产生了新问题。比如,在经济持续发展和各种深层次矛盾并存的形势下,在党派内部如何做好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根据新成员年龄相对年轻,思想活跃,有参政议政热情等特点,教育引导他们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作用?如何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们“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使党派成员在思想上保持健康稳定、积极向上的态势,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我们只有与时俱进的探究新一代成员的特点和成长规律,探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理论研究的特点和工作规律,勇于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创造新经验,才能增强理论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广大盟员跟上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的形势发展。
(三)理论研究必须与盟的各项实际工作相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参政党理论研究也要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参政党理论研究是个新生事物,也得摸着石子过河。遵循“从已知向未知”的一般规律,将理论研究与盟务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研究水平是盟内诸多专家公认的理论研究路径。研讨成果可以直接成为各项盟务实践的理论依据。盟务实践是开展理论研究的最终落脚点,也是验证、丰富、发展理论的出发点。只有经过实践验证的理论才是鲜活有生命力的理论,而盟务实践又不断为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课题和创新思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才能最终提高理论研究的水平,也能促进各项实际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对今后工作的几点设想
正如蒋树声主席在民盟十届七次中常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过去我们在理论研究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总体上讲,还没有形成像执政党建设理论那样比较系统成熟的理论体系。我们要自觉借鉴执政党建设理论,在系统总结多年来参政党理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参政党,怎样建设参政党”这个根本,研究和把握参政党建设的内在规律,对多党合作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加强研究,做出有说服力的阐释和论述,推动思想建设和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不断深化对参政党理论研究意义的认识
参政党理论研究,是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需要。从巩固和发展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战略要求出发,研究建立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理论体系,是参政党理论研究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参政党理论研究,也是参政党自身发展的需要。理论建设是参政党保持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断增强活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只有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才能保证参政党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前进。同时,理论建设也是参政党参与政治和参与社会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在全省盟员中进一步加强对我国政党制度基础理论的学习、研究,在认真总结鲜活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研究工作,学习新方法、研究新情况,实现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为自身理论建设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二)制定规划,明确研究方向和重点课题,努力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参政党理论研究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并生共存。因此,既要研究长期存在的课题,深化对参政党历史定位、政党理念、参政宗旨、参政方式、参政机制和参政规律等的认识与研究,为多党合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要不断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结合改革发展的实际,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突出时代特色。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对理论研究进行合理规划,确定短期和中长期结合的研究目标,明确一定时期的研究方向和重点课题,引导和推动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通过制定规划,集中研究人员,形成合力,不断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三)壮大队伍、健全机制,推动理论研究深入发展
参政党理论研究需要一大批骨干力量,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投身这项工作。但实际上,专职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盟员很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努力整合理论研究工作的人才资源,组织协调好理论工作者与盟员、专职人员与兼职人员、中青年与老同志、盟内与盟外等各方面的力量,着力造就一支政治方向正确、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的理论研究骨干,推动理论建设工作不断向更深层次发展。我们要在理论研究队伍中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坚持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科学民主的学风,切戒浮躁,耐得住寂寞,实现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相统一。
机制建设可试行理论课题招标制度,建立理论研究激励制度、对优秀理论成果进行评比和表彰,在经费上保证重大理论课题的研究等等。选题要力争突出重点,目标清晰,确保研究有指导,平时有培训,结果有检查,经费有保障。有条件的地方组织应尽快建立理论研究小组,制定理论研讨工作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选好研究课题,进行深入调研。逐步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特色鲜明、联系密切的理论研究网络。
总之,建立参政党理论体系是政党建设的根本需要,是艰巨的、漫长的、动态的历史过程,需要我们作长期的不懈努力、与时俱进的不断探索。今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60周年,我们要借此契机,在全省各级盟组织形成学习、研究理论的合力,以自身理论建设推动多党合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民盟广东省委)
责任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