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盟员风采 > 专家学者
展示中国精致语言艺术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
[大] [小]
2004-05-19
丁广泉携洋弟子赴新马演出获成功
本报讯
3月4日至7日,中国煤矿文工团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民盟盟员、"京城洋教头"丁广泉携带他多年培养、教习的五名洋学生及洋弟子(加拿大的大山、南斯拉夫的卡尔罗、贝宁的莫里斯、爱尔兰的董漠涵、法国的李霁霞及美籍华人双语节目主持人依泥),应新加坡"新风相声协会"、"直落布兰雅民众俱乐部"及"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的邀请,赴新加坡、马来西亚进行了为期四天的交流演出。
此次演出纯属文化交流性质,共演出了七场。主演场地设在新加坡大会堂,并被列为"2004年华族文化节周末六个精彩节目之一",命名为"四海之内皆笑声---笑的约会"。令人感动的是,很多观众因购不到大会堂的正式演出票,便提前两个多小时在这些地方排队等待入场观看演出,盛况空前。这次在新加坡,包括在马来西亚的一场演出,总计接待观众9000余人次,演出当中笑声不绝,演员不得不经常等待观众的笑声结束,才能继续演出;十二分钟的一段相声,为要等包袱(笑声)往往要演到十五至十六分钟。原定的演出时间是一个小时四十五分钟,但每天都要在两个小时以上。演出结束了,观众的情绪也达到了高峰,演员谢幕四次观众才慢慢离去,观众及专家反应:"这开了相声专场的先例,你们取得了超乎想像的特大成功!"为进一步与新加坡普通群众进行文化交流,"丁广泉笑的约会演出团"还到新加坡电视台"早安你好"栏目中接受采访,并与电视观众见面。在谈滨尼区域图书馆,武吉巴督购物中心,中巴鲁公园,滨海艺术中心图书馆等地和观众见面并为他们表演了部分节目,受到了观众极大的欢迎。
新加坡媒体对洋教头旗下的洋学生进行专访、现场采访计二十余次。"新唐人电视"、"新传媒新闻"、"优频道"、"新传媒电台"、"新加坡报业控股有限公司的华文报集团、英文报集团"、"联合早报"、"新明日报"等具影响力的传媒都进行了报道。对他们所掌握的汉语言及在舞台上的表达,对他们在表达过程中的应变能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特别是他们对于中国传统相声执著的追求,更是让海外华人刮目相看。为了满足更多的新加坡及马来西亚观众的要求,演出团与新加坡风潮影碟有限公司签定出版VCD一套(两张),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发行,以飨热心的观众。
新加坡总理公署部长兼财政部部长林勋强先生亲自撰写了献词,并于7日晚同新加坡前社会发展部部长庄日昆先生一起观看了演出,并在休息时接见了全体演职员,高度赞扬了这台节目的新颖、独特和趣味性及所产生的影响。他在献辞中写到:"由中国相声名家丁广泉带领的洋弟子,呈现的这台节目,展现了中国精致的语言艺术,这对我国华族子弟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张久恒、文化参赞邵一悟博士,驻马来西亚大使馆文化参赞一等秘书王太钰等观看演出并接见了全体演职员,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鼓励。
此次由中国相声表演艺术家率领其洋弟子组团到国外献艺表演中国的传统艺术--相声尚属首次,虽然以前丁广泉先生也曾与个别弟子在美国、加拿大表演过相声,观众大多是海外侨胞,并只是个别节目。此次完全不同的是,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亚、非、欧、美的演员组在一起讲汉语,说相声,上演了一台完整的相声专场。这对于推广汉语言及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更了解中国,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华族、华语在新加坡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正如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在华族文化节的献词中所指出的:"华族文化源远流长,丰富的文化意象千锤百炼,虽然经历悠久岁月,对于生活在现代世界的我们,还是珍贵的文化资产。""四海之内皆笑声"的曲艺专场演出,也正是新加坡的华人,华族一些有识之士为使中华文化在新加坡流传、发展,经过不懈的努力,经过与丁广泉先生的共同策划终于拉开了帷幕。新加坡国家文化奖得主、汉语文化中心校长、新风相声协会主席韩劳达先生指出:"这台演出迸发出的将不仅是相声曲艺的艺术之花,意义更深长的是让我们亲见异族友人对我们的激励和启发。看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觉悟投入,扪心自问,身为华人,吾辈感佩之余,能不汗颜?"华族社团工委成员为筹划每一届华族文化节都是不遗余力的忘我工作,而且都是义工。他们说:"我们习惯了不问酬劳的奉献,更何况这是为了自己的文化,自己钟爱的艺术,这是与生俱来的使命感。"他们的这种精神也深深的打动了这些洋弟子。故在午台下认真的练习、排练,在午台上格外的认真卖力。在阵阵的欢笑声中,热烈的掌声当中,使他们更进一步的体验到了相声的魅力。台上台下融为一体,大有一种"身在其境乐陶陶"的感觉了。
此次演出及产生的轰动效应,体现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是"顺天时"、"应地利"、"随人和"之使然。再次显示了相声艺术的强大生命力及其不可抵挡的魅力。中国的相声艺术走向世界,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摘自《北京盟讯》
责任编辑:管理员
展示中国精致语言艺术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 [大] [小] 2004-05-19
丁广泉携洋弟子赴新马演出获成功
本报讯 3月4日至7日,中国煤矿文工团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民盟盟员、"京城洋教头"丁广泉携带他多年培养、教习的五名洋学生及洋弟子(加拿大的大山、南斯拉夫的卡尔罗、贝宁的莫里斯、爱尔兰的董漠涵、法国的李霁霞及美籍华人双语节目主持人依泥),应新加坡"新风相声协会"、"直落布兰雅民众俱乐部"及"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的邀请,赴新加坡、马来西亚进行了为期四天的交流演出。
此次演出纯属文化交流性质,共演出了七场。主演场地设在新加坡大会堂,并被列为"2004年华族文化节周末六个精彩节目之一",命名为"四海之内皆笑声---笑的约会"。令人感动的是,很多观众因购不到大会堂的正式演出票,便提前两个多小时在这些地方排队等待入场观看演出,盛况空前。这次在新加坡,包括在马来西亚的一场演出,总计接待观众9000余人次,演出当中笑声不绝,演员不得不经常等待观众的笑声结束,才能继续演出;十二分钟的一段相声,为要等包袱(笑声)往往要演到十五至十六分钟。原定的演出时间是一个小时四十五分钟,但每天都要在两个小时以上。演出结束了,观众的情绪也达到了高峰,演员谢幕四次观众才慢慢离去,观众及专家反应:"这开了相声专场的先例,你们取得了超乎想像的特大成功!"为进一步与新加坡普通群众进行文化交流,"丁广泉笑的约会演出团"还到新加坡电视台"早安你好"栏目中接受采访,并与电视观众见面。在谈滨尼区域图书馆,武吉巴督购物中心,中巴鲁公园,滨海艺术中心图书馆等地和观众见面并为他们表演了部分节目,受到了观众极大的欢迎。
新加坡媒体对洋教头旗下的洋学生进行专访、现场采访计二十余次。"新唐人电视"、"新传媒新闻"、"优频道"、"新传媒电台"、"新加坡报业控股有限公司的华文报集团、英文报集团"、"联合早报"、"新明日报"等具影响力的传媒都进行了报道。对他们所掌握的汉语言及在舞台上的表达,对他们在表达过程中的应变能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特别是他们对于中国传统相声执著的追求,更是让海外华人刮目相看。为了满足更多的新加坡及马来西亚观众的要求,演出团与新加坡风潮影碟有限公司签定出版VCD一套(两张),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发行,以飨热心的观众。
新加坡总理公署部长兼财政部部长林勋强先生亲自撰写了献词,并于7日晚同新加坡前社会发展部部长庄日昆先生一起观看了演出,并在休息时接见了全体演职员,高度赞扬了这台节目的新颖、独特和趣味性及所产生的影响。他在献辞中写到:"由中国相声名家丁广泉带领的洋弟子,呈现的这台节目,展现了中国精致的语言艺术,这对我国华族子弟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张久恒、文化参赞邵一悟博士,驻马来西亚大使馆文化参赞一等秘书王太钰等观看演出并接见了全体演职员,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鼓励。
此次由中国相声表演艺术家率领其洋弟子组团到国外献艺表演中国的传统艺术--相声尚属首次,虽然以前丁广泉先生也曾与个别弟子在美国、加拿大表演过相声,观众大多是海外侨胞,并只是个别节目。此次完全不同的是,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亚、非、欧、美的演员组在一起讲汉语,说相声,上演了一台完整的相声专场。这对于推广汉语言及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更了解中国,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华族、华语在新加坡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正如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在华族文化节的献词中所指出的:"华族文化源远流长,丰富的文化意象千锤百炼,虽然经历悠久岁月,对于生活在现代世界的我们,还是珍贵的文化资产。""四海之内皆笑声"的曲艺专场演出,也正是新加坡的华人,华族一些有识之士为使中华文化在新加坡流传、发展,经过不懈的努力,经过与丁广泉先生的共同策划终于拉开了帷幕。新加坡国家文化奖得主、汉语文化中心校长、新风相声协会主席韩劳达先生指出:"这台演出迸发出的将不仅是相声曲艺的艺术之花,意义更深长的是让我们亲见异族友人对我们的激励和启发。看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觉悟投入,扪心自问,身为华人,吾辈感佩之余,能不汗颜?"华族社团工委成员为筹划每一届华族文化节都是不遗余力的忘我工作,而且都是义工。他们说:"我们习惯了不问酬劳的奉献,更何况这是为了自己的文化,自己钟爱的艺术,这是与生俱来的使命感。"他们的这种精神也深深的打动了这些洋弟子。故在午台下认真的练习、排练,在午台上格外的认真卖力。在阵阵的欢笑声中,热烈的掌声当中,使他们更进一步的体验到了相声的魅力。台上台下融为一体,大有一种"身在其境乐陶陶"的感觉了。
此次演出及产生的轰动效应,体现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是"顺天时"、"应地利"、"随人和"之使然。再次显示了相声艺术的强大生命力及其不可抵挡的魅力。中国的相声艺术走向世界,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摘自《北京盟讯》
责任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