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盟员风采 > 专家学者
丹青难写是精神——记长江学者、吉林省民盟副主委黄百渠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
[大] [小]
2003-11-26
时光倒流至1982年。
在英伦三岛上的苏格兰首府爱丁堡,有一位中国青年学者,他无暇到处游玩绿色尽染的爱丁堡街容,更无暇欣赏高山上巍峨的爱丁堡城堡,而把全部身心投入到他所钟爱的生命科学研究中。
他就是黄百渠先生。
在有400多年历史的爱丁堡大学植物学系,这位与共和国同龄学者孜孜不倦地吮吸着世界最前沿的生命科学知识,先后开展了植物组织培养、染色质超微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生化分析、免疫电镜等一系列研究。1982年他应邀出席了在意大利召开的国际植物分子生物学讨论会,1984年又出席了在捷克斯洛伐克召开国际植物组织细胞培养讨论会,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术刊物发表三篇论文。这些被世人仰望,而多年来一直为外国学者垄断的论坛,今天终于有了中国学者的声音。
在爱丁堡大学进修学习和攻读博士期间,黄百渠先生以勤奋地工作和出色的科研成果,赢得了导师和有关专家的一致称赞。他的导师Yeoman教授颇有感慨的说:我愿意多接受象你这样的学生。经过4年的异国历练,黄百渠先生于1986年获得了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被考官们称为“这是我们见到的最好的博士论文之一”。美国的普度大学Larkins教授的实验室当即同意他去做博士后研究工作,这对一个有志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学者来说是太难得了,在国外生命科学的顶尖领域再干十年,对黄百渠个人来说会有更大的机遇。
然而此时,黄百渠的恩师、我国著名细胞生物学家和遗传学家、中科院院士郝水先生给他写了一封信,真诚地邀请他回东北师范大学,共同创建遗传与细胞研究所。当时国内的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是一种什么情况?一方面是基础的落后,另一方面是遗传与细胞研究人才的极度匮乏。
我国是农业大国,可是生产的小麦却不能做面包和高级点心。许多人探索培育优质小麦,但几十来年人们都是在已有的小麦品种中杂交、选育,跳不出常规小麦基因,结果都是无功而返。黄百渠同恩师郝水院士、何孟元夫妇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用天蓝冰草有重要育种价值的基因转移给小麦,选育出优质的小麦品种,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转基因的研究,可以解决将来人们面临的食品来源问题,这对我国发展是何等重要啊,不抓紧
这方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就要被人家远远地甩在后头,遗恨百年。黄先生心动了,因为他忘不了那块黑土地……
那时,说是叫遗传与细胞研究所,实际上就是东北师大生物系的一个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当时人很少,出发点就是想脱离本科教育,搞点研究,培养一些博士生、硕士生。创业真是维难维艰。当时黄先生一年中没有一个休息日,有时半夜一个电话打来,他就得赶到研究所去。时光如水,悄然流逝在日月的交替中,创业的艰难在这交替中也给黄先生带来了快乐。经过十年的建设,遗传与细胞研究所现已发展成为一个科研力量雄厚、研究方向比较齐全、成为国内主要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1997年被列为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该所现有细胞生物学和植物学两个博士点,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两个硕士点,以及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并于2000年获得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研究所有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其中有中科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8人,教授12人,副教授1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人,留学归国人员11人,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一人。该还所是“吉林省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理事单位之一。研究所与“深圳群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合资建立了“东北师大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开展基因工程药物和其他生物技术产品的研制和开发。2002年由李嘉诚先生领导的全球跨国集团——和记黄埔的目光投向黄先生领导的东北师大遗传与细胞研究所。
中药现代化是当今我国医药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实现中药现代化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二是中药传统理论的现代科学观点阐释。吉林省是中国的中药大省,有丰富的长白山天然资源。黄先生领导的研究所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一流的科技人才队伍。和记黄埔近年来积极投资发展医疗保健项目,特别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是其中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在中药现代化研究领域开展长期合作。双方合作第一阶段的内容包括建立中药样品库和中药化学信息库,建立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的药物筛选模型,进行中药样品的高通量筛选等重要内容。此项目已纳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计划,并获得了吉林省科技厅中药现代化专项基金支持,同时东北师范大学也将为此合作项目投入专项资金。
为了尽快提高中国高等学校学术地位,提高国内高等学校的科研、教学水平,加速振兴中国高等教育,国家教育部与香港爱国实业家李嘉诚先生共同筹资设立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按照该计划的要求,在许多高校设立特聘教授岗位(长江学者),并在待遇、研究经费上给予强度较大的支持。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为振兴中国高等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999年3月黄先生成为我国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他充分发挥“长江学者”的核心和带头作用,使细胞和生物学科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此期间他圆满完成了细胞生物学科“211工程”首期重点建设的全部内容;作为第一学科带头人申报获得了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申报成立了“教育部农业与医药基因工程中心”;成功申报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为该学科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发展和完善了学
科的学术队伍;总体学术水平有了大幅的提高。在科学研究方面黄先生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计划”)、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和地方的一系列科研课题;开辟了“组蛋白修饰在基因转录调控中的作用”的新研究方向;在植物细胞和基因工程、抗肿瘤新药的研制及其作用机制等领域开展了有成效的研究工作,获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黄先生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生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3年他再次当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黄先生是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2年被吉林省4000多名盟员推选为民盟吉林省委副主委,他在肩负科学研究重担的同时,又担负起民主党派代表人物的担子。丹青难写是精神。黄先生无论是在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上,他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播撒着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看似默默无闻的日子里,向我们讲述着一个一个动人的、功泽后代的故事。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丹青难写是精神——记长江学者、吉林省民盟副主委黄百渠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 [大] [小] 2003-11-26
时光倒流至1982年。
在英伦三岛上的苏格兰首府爱丁堡,有一位中国青年学者,他无暇到处游玩绿色尽染的爱丁堡街容,更无暇欣赏高山上巍峨的爱丁堡城堡,而把全部身心投入到他所钟爱的生命科学研究中。
他就是黄百渠先生。
在有400多年历史的爱丁堡大学植物学系,这位与共和国同龄学者孜孜不倦地吮吸着世界最前沿的生命科学知识,先后开展了植物组织培养、染色质超微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生化分析、免疫电镜等一系列研究。1982年他应邀出席了在意大利召开的国际植物分子生物学讨论会,1984年又出席了在捷克斯洛伐克召开国际植物组织细胞培养讨论会,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术刊物发表三篇论文。这些被世人仰望,而多年来一直为外国学者垄断的论坛,今天终于有了中国学者的声音。
在爱丁堡大学进修学习和攻读博士期间,黄百渠先生以勤奋地工作和出色的科研成果,赢得了导师和有关专家的一致称赞。他的导师Yeoman教授颇有感慨的说:我愿意多接受象你这样的学生。经过4年的异国历练,黄百渠先生于1986年获得了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被考官们称为“这是我们见到的最好的博士论文之一”。美国的普度大学Larkins教授的实验室当即同意他去做博士后研究工作,这对一个有志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学者来说是太难得了,在国外生命科学的顶尖领域再干十年,对黄百渠个人来说会有更大的机遇。
然而此时,黄百渠的恩师、我国著名细胞生物学家和遗传学家、中科院院士郝水先生给他写了一封信,真诚地邀请他回东北师范大学,共同创建遗传与细胞研究所。当时国内的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是一种什么情况?一方面是基础的落后,另一方面是遗传与细胞研究人才的极度匮乏。
我国是农业大国,可是生产的小麦却不能做面包和高级点心。许多人探索培育优质小麦,但几十来年人们都是在已有的小麦品种中杂交、选育,跳不出常规小麦基因,结果都是无功而返。黄百渠同恩师郝水院士、何孟元夫妇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用天蓝冰草有重要育种价值的基因转移给小麦,选育出优质的小麦品种,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转基因的研究,可以解决将来人们面临的食品来源问题,这对我国发展是何等重要啊,不抓紧
这方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就要被人家远远地甩在后头,遗恨百年。黄先生心动了,因为他忘不了那块黑土地……
那时,说是叫遗传与细胞研究所,实际上就是东北师大生物系的一个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当时人很少,出发点就是想脱离本科教育,搞点研究,培养一些博士生、硕士生。创业真是维难维艰。当时黄先生一年中没有一个休息日,有时半夜一个电话打来,他就得赶到研究所去。时光如水,悄然流逝在日月的交替中,创业的艰难在这交替中也给黄先生带来了快乐。经过十年的建设,遗传与细胞研究所现已发展成为一个科研力量雄厚、研究方向比较齐全、成为国内主要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1997年被列为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该所现有细胞生物学和植物学两个博士点,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两个硕士点,以及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并于2000年获得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研究所有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其中有中科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8人,教授12人,副教授1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人,留学归国人员11人,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一人。该还所是“吉林省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理事单位之一。研究所与“深圳群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合资建立了“东北师大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开展基因工程药物和其他生物技术产品的研制和开发。2002年由李嘉诚先生领导的全球跨国集团——和记黄埔的目光投向黄先生领导的东北师大遗传与细胞研究所。
中药现代化是当今我国医药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实现中药现代化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二是中药传统理论的现代科学观点阐释。吉林省是中国的中药大省,有丰富的长白山天然资源。黄先生领导的研究所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一流的科技人才队伍。和记黄埔近年来积极投资发展医疗保健项目,特别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是其中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在中药现代化研究领域开展长期合作。双方合作第一阶段的内容包括建立中药样品库和中药化学信息库,建立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的药物筛选模型,进行中药样品的高通量筛选等重要内容。此项目已纳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计划,并获得了吉林省科技厅中药现代化专项基金支持,同时东北师范大学也将为此合作项目投入专项资金。
为了尽快提高中国高等学校学术地位,提高国内高等学校的科研、教学水平,加速振兴中国高等教育,国家教育部与香港爱国实业家李嘉诚先生共同筹资设立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按照该计划的要求,在许多高校设立特聘教授岗位(长江学者),并在待遇、研究经费上给予强度较大的支持。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为振兴中国高等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999年3月黄先生成为我国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他充分发挥“长江学者”的核心和带头作用,使细胞和生物学科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此期间他圆满完成了细胞生物学科“211工程”首期重点建设的全部内容;作为第一学科带头人申报获得了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申报成立了“教育部农业与医药基因工程中心”;成功申报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为该学科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发展和完善了学
科的学术队伍;总体学术水平有了大幅的提高。在科学研究方面黄先生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计划”)、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和地方的一系列科研课题;开辟了“组蛋白修饰在基因转录调控中的作用”的新研究方向;在植物细胞和基因工程、抗肿瘤新药的研制及其作用机制等领域开展了有成效的研究工作,获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黄先生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生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3年他再次当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黄先生是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2年被吉林省4000多名盟员推选为民盟吉林省委副主委,他在肩负科学研究重担的同时,又担负起民主党派代表人物的担子。丹青难写是精神。黄先生无论是在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上,他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播撒着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看似默默无闻的日子里,向我们讲述着一个一个动人的、功泽后代的故事。
责任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