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盟员风采 > 专家学者
陈望道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
[大] [小]
2004-10-27
(1890~1977)
修辞学家、语言学家。原名参一、融,笔名雪帆、张华、晓风、南山等。浙江省义乌人。1915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在东洋大学、早稻田大学、中央大学学习文学、哲学、法律等。1920年应陈独秀邀请回国编辑《新青年》,后任教于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大学等。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四届代表和第四届常委,中国政协第一、二、三、四届代表和第三、第四届常委,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务委员,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语言组副组长,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上海语文学会会长,《辞海》修订第一任总主编等。陈望道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语文改革、修辞学研究和语法学研究方面。他是最早提倡使用新式标点符号的学者之一。自1918年起就开始发表《标点之革新》(《学艺》第1卷第3期)等论文,积极推动新式标点的使用与普及。1922年出版的《作文法讲义》(民智书局)一书,是中国有系统地讲授作文法的第一部书,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1934年,针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文言复兴”现象,与人一起发动了“大众语运动”。主张建立真正的“大众语”和“大众语文学”,并创办《太白》半月刊,撰写多篇文章,宣传大众语运动。1938年开始,他积极提倡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发起成立“上海语文学会”“上海语文教育学会”,并撰文支持文字改革,积极从事语文运动。1949年之后,他积极支持文字改革和推广普通话工作,为我国语言学的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作出了贡献。他在修辞学研究方面的贡献集中体现在《修辞学发凡》(大江书铺,1932年)一书中。其中对汉语文中的修辞方式作了系统而详尽的分析、归纳,对修辞格式作了全面的概括(分为38格),首先提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分野的说法。该书创立了我国第一个科学的修辞学体系,开创了修辞研究的新境界,是我国第一本系统的修辞学著作。他在语法学研究方面的贡献,集中体现在他于30年代末期发起的一场文法革新讨论运动当中以及他的《文法简论》一书中。在这场文法革新讨论中,他先后发表了十多篇论文,结合汉语特点,首次明确地提出了用功能观点来研究汉语语法的见解。1977年完成的《文法简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是他几十年对汉语语法研究的系统总结。此外,他还有许多篇论文。目前,他的论著均已收入四卷本《陈望道文集》中或依专题而分别收入《陈望道语文论集》《陈望道修辞论集》等当中。
转自中国语言文字网
责任编辑:管理员
陈望道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 [大] [小] 2004-10-27
(1890~1977)
修辞学家、语言学家。原名参一、融,笔名雪帆、张华、晓风、南山等。浙江省义乌人。1915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在东洋大学、早稻田大学、中央大学学习文学、哲学、法律等。1920年应陈独秀邀请回国编辑《新青年》,后任教于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大学等。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四届代表和第四届常委,中国政协第一、二、三、四届代表和第三、第四届常委,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务委员,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语言组副组长,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上海语文学会会长,《辞海》修订第一任总主编等。陈望道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语文改革、修辞学研究和语法学研究方面。他是最早提倡使用新式标点符号的学者之一。自1918年起就开始发表《标点之革新》(《学艺》第1卷第3期)等论文,积极推动新式标点的使用与普及。1922年出版的《作文法讲义》(民智书局)一书,是中国有系统地讲授作文法的第一部书,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1934年,针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文言复兴”现象,与人一起发动了“大众语运动”。主张建立真正的“大众语”和“大众语文学”,并创办《太白》半月刊,撰写多篇文章,宣传大众语运动。1938年开始,他积极提倡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发起成立“上海语文学会”“上海语文教育学会”,并撰文支持文字改革,积极从事语文运动。1949年之后,他积极支持文字改革和推广普通话工作,为我国语言学的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作出了贡献。他在修辞学研究方面的贡献集中体现在《修辞学发凡》(大江书铺,1932年)一书中。其中对汉语文中的修辞方式作了系统而详尽的分析、归纳,对修辞格式作了全面的概括(分为38格),首先提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分野的说法。该书创立了我国第一个科学的修辞学体系,开创了修辞研究的新境界,是我国第一本系统的修辞学著作。他在语法学研究方面的贡献,集中体现在他于30年代末期发起的一场文法革新讨论运动当中以及他的《文法简论》一书中。在这场文法革新讨论中,他先后发表了十多篇论文,结合汉语特点,首次明确地提出了用功能观点来研究汉语语法的见解。1977年完成的《文法简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是他几十年对汉语语法研究的系统总结。此外,他还有许多篇论文。目前,他的论著均已收入四卷本《陈望道文集》中或依专题而分别收入《陈望道语文论集》《陈望道修辞论集》等当中。
转自中国语言文字网
责任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