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盟员风采 > 八方才俊

深山里的民族瑰宝

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鄂伦春族桦树皮船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郭宝林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 [大] [小] 2022-11-24

 

郭宝林,男,1945年出生,鄂伦春族,民盟盟员,现居住在黑龙江省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祖辈世代以制作桦树皮船为业,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鄂伦春族桦树皮船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鄂伦春族是中国“五小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交接处的大小兴安岭中,祖祖辈辈以狩猎为生;定居前,久居深山,以游猎为生计。从1953年开始,鄂伦春族居民逐渐从山上走到山下定居,先后经历了狩猎为主、以林为主、以农为主,再到农牧主辅换位的4次生产方式调整。

郭宝林12岁就开始学习打猎,到了16岁,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神枪手了。为了鄂伦春民族文化的传承,他跟随父亲郭闹开始学习传统手工制作桦树皮船技艺,从一个摸惯了扳机的猎手变成了拿起刀斧做桦皮船的工匠。他凭借着丰厚的民间学识和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手工技法精湛,形成了独特的造船风格。

鄂伦春的乌木咢欠

做一条桦皮船,不用一颗铁钉、一段铁丝,一切取自樟松和桦皮。小块的桦皮可以做一些小容器,过去山林中的鄂伦春人家中的日常用具大都是用桦皮做的。北半球的许多民族都有使用桦皮的历史,形成了特有的桦皮文化,但像鄂伦春人这样使用桦皮的时间这么长、制作水平这么高却是很少的。

乌木咢欠,为鄂伦春语桦皮船之意。桦皮船,是与萨满舞齐名的鄂伦春族文化的代表之一,曾经是鄂伦春民族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也是鄂伦春民族夏天唯一的水上交通工具。桦皮船很轻,一个人就能扛起来。桦皮船两头尖尖,划起来非常快。桦皮船的制作需要五个步骤;第一步组船,第二步起船头,第三步固定船体,第四步晒干,将桦树皮和樟松木自身带有的水分晒干,这样可使桦皮船船体变轻,外加还有定型的效果。制作工序结束后,第五步用樟松板制作船桨,这样一条桦树皮船就诞生了。

郭宝林制作的桦树皮船受到当地鄂伦春族老人们的广泛好评和认可。在传承鄂伦春民族文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曾参加过中央电视台、香港电视台、日本NHK电视台及各省电视台拍摄鄂伦春族的专题片和纪录片,随着纪录片的播出,郭宝林和他的桦皮船走向了世界。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为了展现黑龙江省“林海雪原”的地域特色,鄂伦春族特有的一艘长6米、宽0.8米的桦树皮船,运送到宝钢大舞台进行展示,并将在世博园永久保存。

用心传承民族文化

郭宝林作为一名文化传承者一直秉持初心,一直积极宣传民族文化及民族历史,通过独特技艺将我省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推介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及了解鄂伦春民族的文化历史。

1987年制作的一条桦树皮船,被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博物馆收藏。1990年制作的六条桦树皮船,被北京亚运村作为迎亚运活动展出并收藏。1993年制作的桦树皮船,参加中央电视台《最后的山神》电视记录片拍摄。2002年制作的两条桦树皮船,被黑龙江大学博物馆收藏。2006年6月,郭宝林被黑龙江省文化厅授予“黑龙江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07年6月,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2008年代表中国鄂伦春族赴加拿大参加“世界民间文化遗产大会”。2010年他受邀参加上海世博会,为世博园黑龙江馆制作了一支长6米、宽0.8米的桦树皮船。201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郭宝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桦树皮制作技艺(鄂伦春族桦树皮船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2014年10月,荣获大兴安岭地区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15年,参加百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迎春展示活动。2018年制作桦树皮船一条,送往北京民族园收藏。2020年与夫人到黑龙江大学录制鄂伦春民族语言输入国家数据库。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会做桦皮船的鄂伦春人已经很少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不仅是鄂伦春民族,还有很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都面临困难,有些甚至是举步维艰。心系民族文化的郭宝林在多年前开始在身边寻找传承者。如今,他从自己认识的村民和远方慕名而来的取经者中,找到了传承人。他把桦皮船制造工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们,同时也把他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传递给后人。

责任编辑:孙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