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同盟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代表委员风采

罗卫东:立足本职 双岗建功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日期:2018-02-28

罗卫东,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副校长,兼任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主编、《浙江社会科学》编辑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马寅初研究会会长、浙江省生产力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国有经济协会副会长、日本中国经济研究会理事等职。

教学科研两不误

1982年,罗卫东留校担任经济系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助教,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在老教师的帮助下,他刻苦钻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努力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曾被评为浙江省高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即使现在身为副校长,他仍坚持给本科生、研究生上课。课堂上,他旁征博引,学生们常常为他的渊博和睿智所倾倒。在他看来,教师对待学生,应该像园丁对待花草,应全神贯注、倾注心力,才会有所成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每一个环节都要一丝不苟。他还倡导发起了经典读书会,营造一个空间,让学生、教师能静下来,阅读、讨论经典,从中汲取思想精髓。

罗卫东的学术研究涉及领域广泛,早期主要集中在马克思经济理论、比较经济体制分析以及发展经济学等领域,近十年来转向了思想史特别是亚当·斯密伦理思想研究。先后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月刊》、《经济学动态》、《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重要学术杂志发表论文。代表作《情感·秩序·美德:亚当·斯密的伦理学世界》,主编《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文献选读》(12卷),策划主持《苏格兰启蒙运动译丛》等学术丛书;合作出版《经济增长与反通货膨胀的国际比较研究》《比较经济体制分析》《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经济思想通史》《浙江现代化道路研究1978-1998》等学术著作。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2006年出版的《情感·秩序·美德:亚当·斯密的伦理学世界》一书获得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荣获第五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行政工作出成效

1994年罗卫东被任命为杭州大学文科科研处副处长,从此开始了他行政学术双肩挑的生涯。从1998年新浙江大学成立后担任的人文社科处处长,到2008年初社会科学研究院成立之后的常务副院长、院长,再至2009年底升任浙江大学副校长(主管文科),20多年的文科管理的工作经验及对文科事业的热爱,使得罗卫东只要一说起浙大文科,就如数家珍,为此曾荣获首届教育部文科科研管理先进个人。

目前,浙江大学文科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围绕“高峰学科”“一流骨干学科”等建设计划,切实谋划和推动文科新一轮学科的发展,在文科学术研究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科SSCI和A&HCI收录论文均居全国高校前列;国家级重大文化传承项目《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宋代登科总录》《朱子大传》《龙泉司法档案》等项目快速推进;人文高等研究院等学术特区的建设再上新台阶;智库建设工作得到强有力推进……这些点点滴滴,无一不饱含着罗卫东的心血和汗水。

参政议政献良策

十多年来,罗卫东一直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方面的工作。作为民盟中央十一届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由他通过民盟浙江省委会向中央统战部递交的《积极防范“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金融风险》的报告,被中央统战部《零讯(专报)》138期收录,并获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高丽批示。另一篇《关于营造“一带一路”国际舆论积极氛围的建议》被浙江省委统战部《情系中华》及学校的《浙大统战》收录。

作为民盟浙江省委会的副主委,罗卫东一直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政议政。他说:“每次参加两会,我都有一种更好地履行政协委员职责的紧迫感。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经济发展研究和教学的高校理论工作者,我20多年来一直在关注和跟踪浙江经济发展问题。”他先后就高等教育、高端人才,经济建设、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大省建设等问题深入调研,并撰写了提案,他关注民生、立足民生,并且注重战略性、前瞻性思考,他的提案,多次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责任编辑:冯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