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同盟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代表委员风采

低调干实事 担当尽职责

——记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刘旭光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日期:2018-02-27

刘旭光,男,1965年10月生,四川资中人,医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民盟中央常委、民盟四川省委副主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民盟成都市委主委、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十届、十一届四川省政协委员,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人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务本求实 忠于职守

十多年来,他历任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院长、学校教务处处长和副校长等职务,在多个领导岗位上经受历练,与不同岗位角色的师生员工合作共事,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是:为人和蔼,幽默风趣,有亲和力,善于协调,认真务实,不搞花架子,没有官架子。他之所以能在不同的管理岗位上干得出色,得到认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关键在于“分权、让利、担责”、“守法、达理、通情”、“严于律己,慎用权力,用心熟悉业务,多做调查研究,多听群众意见,一切问题都放在桌面上谈,不搞任何私下交易”、“讲原则,守规矩,明底线,做事要经得起检验,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组织的信任”。

学校党委给予他高度的评价:立场坚定,政治可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不走样,工作能力强,善于沟通协调,作为党外干部完全值得信赖。因此,学校一直给他委以重任,把号称学校“第一处”的教务处让他执掌4年之久。因成绩卓著,2013年又被提升为副校长,在继续主管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先后分管后勤基建、离退休等工作,协助校长分管人事、外事等工作。

他始终认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看一个学校的办学状态怎么样,关键看是否把教学工作放在了学校整体工作的中心地位,是否把培养高质量人才放在了所有工作的首位。在主管教学工作中,他始终坚持“重内涵、抓质量、强特色、上水平”的工作主线。首先,抓教风学风。每年组织开展校院两级“教学质量提升月活动”,评选“十佳教学新秀”、“学生最喜爱老师”,开展系列教学能力培训、教学示范交流等活动,形成重视教学、尊重教师、激励学生的好氛围、好风气。第二,抓内涵质量。实施“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和“本科教学工程”,每年配套投入1000万元建设16个国家级、50余个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实施“实验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每年投入1000万元加强教学实验室建设,提升实验教学能力。第三,抓专业优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以中医药为特色优势的大健康专业体系,先后新增了中医养生学、健康服务与管理、运动康复、眼视光学等本科新专业,新成立了养生康复学院、医学信息工程学院、眼科学院等教学单位。第四,抓教学改革,先后开办了中医传承型人才“李斯炽班”、中药创新人才培养“凌一揆班”、针灸国际化人才培养“吴棹仙班”、现代中药应用型人才培养“太极班”,积极改革探索中药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卓越中医人才培养计划”,开设9年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中医学专业,不断探索培养中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路子。

作为一名“双肩挑”干部,他在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坚持学术追求。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教育部课题7项,主研国家级和部省级课题1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培养硕博士研究生30余名,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议政建言 履职创优

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勇于担当政治责任,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2008年开始担任学校民盟主委,2011年担任民盟成都市委副主委。近年来他先后近10次接受中央统战部、省委统战部、市委统战部组织的党外干部培训。通过系统的学习,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工作能力。

在他的领导下,学校盟组织健康发展,思想建设效果明显,调研工作和社会服务成绩显著。他精心安排、周到策划,把学校盟务工作开展得丰富多彩、生气蓬勃。先后承担盟市委调研课题《高校学术风气的调查研究》、《成都市养老托老机构医疗需求调查研究》等,其中《关于完善高校学术评价体系遏制学术不端的建议》被立为省政协提案。作为省政协委员,他先后提交的 《进一步加强省属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积极推动地方院校资源利用以化解债务风险》、《组建四川省生物医药高职教育集团》等建议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有些针对性的措施已经得到初步落实。

他充分利用学校的中医药专业优势,先后多次组织盟员到甘孜、阿坝、邛崃等地开展中藏药资源与开发的调研,形成多份调研报告,为地方政府和药业企业出谋划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还组织盟员到都江堰、金堂、新津、松潘、汉源等地乡镇开展科普宣传和义诊活动,受到当地政府的肯定和居民的欢迎。

在组织发展工作中,他坚持质量第一,注重发展对象的年轻化、高层次和代表性,除广泛联系和团结中青年知识分子外,还强调提升盟员自身的政治素质、敬业精神和个人修养,使盟组织在校内具有明显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发展工作进展顺利,一直得到学校党委、统战部和盟市委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近五年来,共在临床、基础、药学、护理、民族医药、针推、外语等学院发展高层次盟员20余名,补充了新鲜血液,壮大了盟员队伍。

学校盟员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目前学校有6位盟员担任学校处级以上领导职务,6位盟员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位盟员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7位盟员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附属医院20多名在职盟员中,就有13位盟员担任科室负责工作,成为守护健康和医院发展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主持盟务 再上台阶

2016年12月,在成都民盟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刘旭光当选为民盟成都市委主委。一年多来,他以高度务实的态度,推进成都民盟工作的继承和创新,提出“围绕一个中心,把握两个关键,完善三类制度,抓好四大工作”的工作思路,扎实推动各项任务的部署落实,与新一届班子一起把成都民盟的工作推上新台阶。

围绕“一个中心”,就是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成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他要求成都民盟的参政议政、社会服务、民主监督等职能都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工作,提出有见地、有分量的意见建议,开展有成效、有影响的社会服务,发挥有重点、有力度的监督作用。

抓住“两个关键”,一是盟基层组织,二是盟市委机关。他明确提出,基层强则民盟强,机关稳则民盟稳。为此,他把基层组织建设放在首位,出台《基层组织考评表彰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参政议政工作的意见》、《代表性人士履职考核办法》等文件,用开放式的机制组建8个工作委员会,推出盟市委主副委分片联系基层组织等举措,促进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和提升活力。同时,他主持盟市委机关选好配齐干部,坚持“公开、公正、公平”、“注重品行、注重实干、注重公认”的原则,选拔任用1名副巡视员、4名处长、3名副处长、2名副调研员,选任全过程非常顺利,符合民意,符合组织判断,保证了盟市委机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完善“三类制度”,就是要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他提出,好的制度不仅可以防止滥权、保护干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好事办好,减少坏事的发生。在他的主持下,一是完善议事决策制度,重新修订了主委会、常委会、全委会制度,调整了相关职责和权限,管好大事、管好全局;二是建立双向考核评价制度,既有是盟市委对基层组织的考核评价,按照《基层组织考评表彰实施办法》来执行,形成导向和激励,也有基层对盟市委领导班子、机关处室的考核评价,形成反馈和监督。三是建立监督检查制度,组建机关监督检查工作小组,督查机关作风和工作效能。

抓好四大工作,就是扎实做好民盟自身建设和履职。他提出,一是抓思想建设,二是抓组织建设,抓这两大工作就是要练好内功;三是抓参政议政,四是抓社会服务,抓这两项就是要发挥好作用。一年多来,在他和新一届主委班子的带领下,成都民盟各项工作取得不俗的成绩:《成都盟讯》改版,“成都民盟微信公众号”上线,成都民盟门户网站换新貌,“不忘合作初心 继续携手前进”专题教育形式创新,十九大精神学习扎实入心;《关于进一步加强参政议政工作的意见》出台,市、省、全国三级“两会”提案建议被列为重点办理或优秀案,15件政策建议专报得到市级以上领导批示,天府文化论坛成功举办;成都民盟企业家联谊会重新组建,成都民盟书画院建成创作与展示基地,邛崃、简阳定点扶贫任务圆满完成,司法帮教、烛光行动取得实效;全年吸收包括长江学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市政协委员在内的各类高层人才213人入盟,发展数创出历史新高。

在他的带领下,民盟成都市委自身建设和履职取得一系列新的成绩,被民盟四川省委评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先进集体,被中共成都市委统战部评为全市统战工作先进单位。

2017年6月,他当选民盟四川省委副主委,2017年12月当选民盟中央常委。在新的平台上,他将一如既往地低调干实事,担当尽责任,为民盟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石丰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