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二孩”实施后加强幼儿园基础设施和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提案
中共十九大报告将“幼有所育”排在必须取得“新进展”的7项民生要求的首位。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印发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下面简称《意见》),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各省相继出台一系列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举措,学前教育资源快速增长,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持续增加,保教质量逐步提升。同时,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增量冲击力放缓,部分地区一、二孩出生率出现大幅回落。可以说,全国层面“入园难”问题已得到有效缓解。当前和未来十年的主要矛盾由“能入园”向“入好园”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亟需解决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和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领域的诸多问题:
一是办园结构存在较大区域差异,需进一步明确各地公办园和招生最低比例。总体来看,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公办园比例相对较高。以浙江为例,杭州等地公办园比例已经达到50%以上,招生覆盖面保持在75%以上,但对比金华市,公办园比例仅为14%,招生覆盖面仅21.8%。假如不对《意见》进一步细化明确,不划定市、县地方政府公办园比例和招生比例下限,可能导致强者越强,弱者恒弱,《意见》提出的公办园主渠道作用被悬空。
二是资源和经费投入机制待细化,部分地区学前教育投入额和投入比例“双不足”亟待破解。目前全国尚未按照《意见》要求,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也未建立学前教育经费政府投入机制和生均公用经费运行保障机制。不同地区投入额和学前教育投入比例差异较大。由于缺乏区域统筹思维,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不同步,部分规模偏小的新小区幼儿园出现“晒太阳”现象,而老城区则“超班额”。
三是非在编幼儿教师成幼教主力,待遇偏低导致队伍稳定性差。由于编制不足、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偏低等原因,导致幼教职业吸引力不足,基层幼儿教师多数是大专或职高类学历,甚至还存在无证上岗现象。部分学校教师年流失率达10%以上。以浙江省为例,据省教育部门预测,2018至2020年,浙江省幼教专任教师总量缺口为1.8万人。
为此,建议:
1.重塑幼教格局。明确政府兜底、公办幼儿园“保基本”、民办幼儿园满足“个性化教育”的错位发展思路。有序推动各地改造提升薄弱幼儿园、农村小规模幼儿园和教学点,重点推进农村、老城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在2019年底前完成“临时办学点”“学前儿童看护点”“过渡幼儿园”的整治提升。启动民办幼儿园兼并吸收重组步伐,不断提高民办普惠园办学标准,加大普惠政策扶持力度,将符合“保基本”的民办普惠园全面纳入公办园管理体系。
2.加强学前教育政策支持和重点投入。启动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争取在2020年前,全国学前教育投入在教育事业费中的比例达到5%,2025年前达到10%。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应当在2019-2021年三年内拿出幼教专项用地指标,鼓励支持地方大力开展幼儿园建设。相关部门应确立配套园建设、幼儿园功能布局配比的系统思维。争取到2025年,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地区全面解决学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不足问题,普惠优质等级幼儿园比例达到85%左右,等级幼儿园比例达到90%以上。
3.加快幼教队伍建设。鼓励各地统筹利用幼、小教师编制资源,争取对学前教育进行单独列编。鼓励地方成立幼教集团,对辖区范围内非在编教师进行统一分配管理,通过政府购买幼教集团服务的形式,尽快完善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并给予非在编教师参照事业单位社保待遇。强化培训教育,将所有纳入幼教集团的非在编教师全员一并纳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体系。
责任编辑:石丰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