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同盟首页

感恩时代 履职尽责 续写福建民盟新篇章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大] [小] 2021-03-15

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福建省委会主委阮诗玮

1960年春天,我出生在闽东北周宁县一个小山村。相比父辈、祖父、曾祖父那几代人的怀才不遇、颠沛流离,我们这代人赶上了好时代——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从小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成长。随着国家的富强,个人的命运不再多舛,个人的梦想不断实现,可谓生逢其时,如蛟龙得水,大有可为。这是何等的幸运!回首半生来路,我想到的最多的一个词是——感恩。多年来,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七七”学子 沐浴党恩

1976年高中毕业后,仅当了一年半的农民和民办教师,我就搭上恢复高考的“首次班列”成为幸运的“七七级”大学生。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起点,为我奠定了终身事业的基础,我成为了一名救死扶伤的大夫。1988年8月,在宁德,我光荣地成为一名民盟盟员。加入民盟后,我有更多机会聆听时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报告、讲话,近距离感悟他的做事、为人,深受教育和启迪。同时,受到李公朴闻一多、黄炎培、张澜、沈钧儒、史良、陶行知、费孝通、钱伟长、丁石孙等民盟先辈“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力量感召,通过参加盟组织的各种学习和活动,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不仅仅要埋头于业务技术,还要更多地担当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因而需要更多地关心政治、参与政治。

备感欣慰的是,我走上工作岗位后遇到了许多识才爱才的好领导,他们不断鼓励我、鞭策我、培养我,为我提供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1993年,党组织让年仅33岁的我担任福建省人民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副院长,1998年提任院长。我走上了从政之路,也有条件为人民做更多的事。担任院长期间一件令我感动的事是:1999年1月27日,习近平同志(时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视察我医院,给我院解决了一笔建设经费,为医务工作者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党的知遇之恩,我没齿难忘!大家都知道,习近平同志重感情、讲情义,近距离感受他的厚德睿智、远见卓识和大家风范,真是受益匪浅。“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意识到,要成为一个真正有益于人民和国家的人,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政议政 服务社会

可以说,没有民盟组织,就没有我的今天。

入盟不久,我就被推举为宁德地区医药卫生支部主委,获得了更广阔的了解社会与参政议政平台。各级党委和民盟组织的长期培养教育,让我增长了才干,施展了才智。如果说作为一名医生,我医治的是一个一个的病人,那么通过人大、政协和民盟组织的平台参政议政,我服务了更广大的人群。在担任省政协常委、民盟福建省委会副主委、主委期间,我认真履责,多次就医药卫生、环境保护、教育、文化、科技、公共管理、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问题,向省政协提交大会发言和提案,为福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33载回眸,作为一名民盟盟员和政协委员,那些经过认真调研和思考形成的建议得到有关部门重视和采纳,推动决策形成、政策完善、措施实行、问题解决,使百姓受益、人民满意,说明我的工作是有社会意义和民生价值的,我备感自豪!说说我印象深刻的三件事:

——持续提案,促成“建设生态省”转化为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决策。如何把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和成果用制度性、法制性措施长期保持下去,让绿水青山永驻八闽大地,是民盟福建省委会也是我个人一直思考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也一直高度重视着生态的保护问题,于是“生态省”概念便应运而生。1999年,民盟福建省委会第一次提出了有关保护生态的提案《建议“建立生态省应作为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定位之一”》。2000年,在省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民盟福建省委会以盟内政协委员个人名义继续提出“建设生态省”提案。2001年1月,我代表民盟省委会在省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作的大会发言《关于把“生态省”作为福建环保奋斗目标的建议》,得到时任省长习近平同志的高度重视,指示省发改委牵头起草《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本人与许多专家应邀参加了征求意见会议。“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在2002年1月省政协八届五次会议上,民盟福建省委会继续提交提案——《三提福建省建设“生态省”建议》,同时作大会发言。这一次提案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媒体争相报道,《福建日报》全文刊登了大会发言。就在这一年的省“两会”上,“建设生态省”正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成为省委省政府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当年8月,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福建成为全国四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之一。

——“多方筹资100元建立农民医疗保险”,发出建立“新农合”制度先声。医疗卫生是我的老本行,我也将推动医疗保障事业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早在2000年,我担任省卫生厅副厅长并分管农村卫生工作时就注意到,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弱化,上世纪50年代起建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渐萎缩,名存实亡。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思考,我建议卫生部各方筹资100元举办农民医保——这是“新农合”的雏形,并于2001年1月将该建议写成书面提案提交省政协。2002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后,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定和卫生厅党组的分工,我又着手抓福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为减轻省财政负担,我多次向国务院建议,争取到了新农合中央财政资助,大大加快了我省新农合制度建立速度,为全省农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在我分管负责下,全省80个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于2007年全部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前一年完成了国务院提出的全覆盖目标,福建因此成为全国第一批实现全覆盖的为数不多的省份之一。

——推动构建儿童早期发展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相关问题解决。教育树人是国之根本,身为政协委员不能不察。“孩子的成长过程不会重来,一旦错过则终生难以挽回。”2018年省政协全会上,我代表民盟福建省委会作《构建儿童早期发展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议》的大会发言指出,这项工作社会共识还未形成、工作推进动力不足、资源投入有限、市场监管缺失,同时提出以政府为主导,健全目标责任制;以政策为保障,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以群团组织为生力军,构建家庭辅导推进机制;以监管为抓手,提高儿童早教质量等建议。同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我提交的这份提案被全国政协作为重点提案办理,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中央的重视,国务院办公厅于次年4月出台《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度的出台,推动了我国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建立,陆续建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有所提升,人民群众相关服务需求得到初步回应。

笃定清醒 实干兴邦

2017年6月,党组织和盟组织委我以民盟福建省委会主委的重任,我感到压力的同时更有了动力。我首先从民盟省委会机关的思想、政治、组织、制度、作风建设抓起,不断拓宽新领域,创造新经验,取得新成绩,民盟福建省委会被民盟中央授予“民盟机关建设工作模范集体”称号。同时在全省盟组织提出“思想塑盟、合作兴盟、人才强盟”12字理念,增强了福建民盟的活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参政议政成果频出,社会服务工作迈上新台阶,盟务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2018年1月,我当选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后,在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协党组的领导下,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带领分管的专委会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责,并积极参与推动政协机关精神文明建设,为省政协机关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出力。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深感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重大,于是自告奋勇,第一时间向中共中央组织部传真了“请战书”,希望可以发挥自身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与系统组织协调安排指挥能力,申请到国家卫健委分管防控新型冠状肺炎工作,为党分忧、为民解难。虽然组织上没让我到抗疫的最前线,我还是先后参与了三个专家组(福建省卫健委“闽医抗疫进行时”“宜昌武汉闽医抗疫进行时”和省人民医院中医药防治专家组),和成员们夜以继日地讨论前方发来的病人病情与影像资料,提出方向性的诊治意见。

我还通过社情民意信息和提案渠道,向中央提出建设一批“平战结合”的中西医结合医院暨传染病医院、完善我国公共卫生防疫体系等建议,得到全国政协和国家相关部门重视,推动“平战结合”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同时,我还充分动员、广泛组织我省盟员捐款捐物,驰援武汉、湖北,奔赴抗疫一线,助力打好这场抗疫攻坚战。同时,建立的“一帮一”工作机制,全力做到联系到位、问候到位、落实到位“三个到位”,全面落实及时掌握信息、及时报道宣传、及时走访慰问“三个及时”,为前方一线盟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不让他们有任何后顾之忧。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

半个世纪多的成长历程,让我常怀感恩之心,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人民;常行报恩之举,回报党、回报祖国、回报人民。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承民盟“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优良传统,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履职尽责,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传播共识,自觉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加强福建民盟自身建设,笃定清醒讲政治,崇尚实干抓落实,发扬“三牛”精神再出发,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努力谱写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的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民盟成立80周年!

责任编辑:石丰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