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见烛光燃新焰 更喜真情满赣江 —— ——李重庵副主席率队赴江西开展“烛光行动”专题调研
在分宜六中调研
在芦溪县明德小学调研
在芦溪县召开座谈会
专家组成员与老师座谈
为进一步总结全盟“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开展近五年来取得的成绩,深入研究探讨经验方法和典型模式,解决行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有效促进烛光行动的实效性和持续发展,
调研组一行深入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分宜县,萍乡市芦溪县等县区的农村中小学及教学点实地考察,听取了江西盟组织开展“烛光行动”的工作汇报,与各地各校分管教育领导同志、校长、教师代表等进行座谈,讨论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的好思路、好做法,并征求对今后深入持续开展“烛光行动”工作以及对国家政策层面的意见建议。所到之处,看到的是一处处喜人的成绩,一个个先进的典型和实践中更多的探索尝试,赣江大地上涌动着浓浓的烛光深情。
百尺竿头更进步,烛光行动取得新成果
调研中,老师们在提到烛光行动时,无不交口称赞,对民盟组织感激不已。城乡交流、公开课、专家讲座、结对子、定点帮扶,活动形式愈加多样;烛光行动志愿者、义务教师讲师团、专家组,支教队伍愈加完善;教师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和理念不断提高,各地组织关于农村教育的建言献策得到了党政部门的重视和采纳,烛光行动成效愈加显著。李重庵副主席对江西烛光行动取得的新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要求更加注重效果、探索典型模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促进烛光行动健康持续发展。
勇立潮头敢为先,实践创新探索新模式
随着烛光行动实践的不断深入,江西各地盟组织按照费老“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的主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好经验,更涌现出一些优秀的典型模式。如新余市盟组织在实践中,形成“1234”模式,即:一支综合性的支教队伍;建立支教示范和教师培训两种基地;采用集中、远程、到校师范三中培训方式;倡导形成盟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城区和乡村学校之间、学科之间、教师之间四种方式的结对联系。这种模式有效推进了烛光行动的深入开展,经过了实践的检验,也得到了李重庵副主席的表扬,他指出,对于典型模式,一方面要加以推广,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模式的不断完善,提高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登高看远绘新篇,展望未来带来新思考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给农村社会、农村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国家对教育投入逐年显著增加也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今天烛光行动面对的农村教育现状和四年前烛光行动刚开始时的巨大差异,以及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将可能出现的差异,是烛光行动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深刻思考的基础命题,也是完成烛光行动建言献策任务必须调查研究的对象。调研中,李主席提出:农村学校的网络硬件已有明显改善,而农村教师更渴求真正适应自身提高和教学实践的网络培训课程和软件;绩效工资等对农村教师的倾斜政策开始发挥作用,进一步改善农村教育的环境条件并激发农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使命感应引起重视;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方式也会有区别,如何针对不同情况开展活动、建言献策,既是农村教育也是烛光行动面临的问题。此行调研的收获之一,便是坚定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理清思路、勇于实践,针对农村教育不同发展模式,探索与之适应的教师队伍建设之路和烛光行动模式。
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副部长段海溪,民盟中央“烛光行动”专家顾问组组长柏均和、副组长朱尔澄,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民盟中央“烛光行动”专家顾问组成员钟祖荣,民盟江西省委副巡视员、秘书长凌维平等一同参加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