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同心思想 拨亮点点烛光——民盟武汉市委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基地建设工作综述
近年来,民盟武汉市委坚持以胡锦涛总书记“同心”思想作为方向指引,积极响应民盟中央关于开展“农村教育烛光行动”的号召,全力配合武汉市统一战线“同心”品牌建设,紧紧围绕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充分发挥民盟优势,动员和组织盟内力量,精心选点、热心捐助、爱心扶贫、诚心助教、关心心灵,扎实推进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基地建设,有效地提高了民盟社会服务工作的实效和影响力。
一、踏足先贤故里,打造民盟武汉市委“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基地
民盟中央倡导的“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启动以来,民盟武汉市委将“烛光行动”与传承闻一多先生的“红烛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多次前往民盟早期领导人闻一多先生的故乡浠水调研,最终把华桂中学确定为民盟武汉市委“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基地。华桂中学创办于1955年,是浠水县北部最偏远的农村寄宿制公办初级中学,其生源半径达10多公里,覆盖人口3.5万余人。现有学生500余人,教职工50余人。按照民盟中央《民盟中央关于开展“农村教育烛光行动”的意见》的要求,民盟武汉市委密切结合学校和师生的实际需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制定行动方案,充分发挥民盟在教育界的人才优势,围绕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和教学、教研水平,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受到了学校师生的普遍欢迎。
二、践行同心思想,用团队的力量全面开展帮扶帮教工作
《中央统战部关于在统一战线实施“同心”行动的意见的通知》下发以来,民盟武汉市委积极响应武汉市委统战部关于创建“同心”品牌的号召,深入践行以“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为核心内容的“同心”思想,率先在武汉市各民主党派中成立“同心”服务团队。这是民盟武汉市委全面整合盟内优质资源,充分发挥智力和人才密集优势,关注民生、服务社会的一次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同心”团下设四个“同心”团队,即“同心”民盟武汉特级教师团、“同心”民盟武汉律师团、“同心”民盟武汉艺术团、“同心”民盟武汉爱心团,分别由特级教师孔峰、一级律师刘汉全、一级演员邱玲和青年才俊朱留锋担任团长。首批成员共计83人,都是活跃在教育、法律、文化、经济等领域的优秀盟员,其中不乏“岔巴子”田克兢、笑星赵卫国、“仁医”侯立新等社会名流。他们都热心盟务、乐于奉献,希望发挥盟员作用,感恩回报社会。
1、争取经费,热心捐助,改善办学条件
华桂中学位于浠水县贫困山区,条件简陋、设备陈旧,急需改善。为了帮助学校完善教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民盟武汉市委有效整合盟内外资源,积极帮助学校争取办学经费,广泛动员各基层组织和广大盟员为学校捐赠教学设施。组织各基层组织和广大盟员捐赠了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学习工具书、科普类书、益智类书、寓言童话和文学名著共8000余册,为每个班级建立了图书角,帮助学生们拓宽视野;发动“同心”民盟武汉爱心团向学校捐赠了单杠、双杠、乒乓球台、篮球架、跳高架等价值2万余元的体育器材,极大地改善了该校的体育教学条件;2011年,民盟武汉市委还利用盟内资源向湖北省财政厅申请专款10万元,专项用于改善该校学生学习生活条件。
2、捐资助学,爱心扶贫,树立学生信心
为了持续有效的开展“烛光行动”,助推关心农村教育、关心农村师生、关心农村孩子健康成长的希望工程,民盟武汉市委在华桂中学选择了一批家境贫寒、成绩优异的学生,持续开展爱心扶贫活动,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困难,增强学习信心。2011年5月以来,民盟武汉市委胡树华主委、陈彩凤专职副主委3次带队前往华桂中学,举行了“让关爱伴随成长”、“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及“纪念周年、帮扶少年”等一系列捐资助学活动,共计向困难学生资助34000余元现金和一批学习、生活用品,其中胡树华主委个人向10名学生各颁发1000元助学金。在民盟武汉市委领导的带动下,民盟武汉市委机关各部室、基层组织和“同心”团队也采取“一对一、面对面、心连心、手牵手”的形式帮扶了1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通过盟员的爱心行动,建立起扶贫帮困助学的长效机制,对优秀学生,承诺会一直资助到大学毕业为止。通过爱心扶贫,让受到资助的学生沐浴到温暖的力量,感受到爱的阳光,增添了学习、生活的动力和信心。目前,民盟武汉市委资助的10名学生们个个志向鸿远,学习勤奋。去年中考,朱亚红同学以高分考入浠水二中,徐迅同学以全县总分第四名的成绩考入黄高中学,高紫陶,程遥两位同学一直居年级前第三名,其他六位同学也在大踏步前进。
3、发挥优势,诚心助教,提升教学水平
民盟武汉市委以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充分发挥盟内教育资源优势,通过送课、交流、讲座等形式帮助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先后组织了“同心”民盟武汉特级教师团共15人次赴浠水示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地理等学科授课。课后,授课教师还与听课教师从城乡教育差别、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作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帮助他们研究课程和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示范、交流,给学校老师带去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独到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激发了广大教师打造“高效课堂”的积极性。
4、传承历史,关心心灵,打造校园文化
民盟武汉市委十分关心学生的心灵成长,积极帮助学校打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组织盟内专家于2012年4月在华桂中学举办了“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专题活动。活动旨加强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进而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同心”民盟武汉爱心团成员祝亮平为全校500多位师生作了题为“我们是一家人”的中华传统文化讲座,从身心和谐、家庭和谐、企业和谐和社会和谐四个方面,真情实感地诠释了传统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为全校师生们送上了一堂做人处世的文化大餐,这是华桂中学有史以来举办的首次人文讲座,在全校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三、建立长效机制,将“基地”建设纳入民盟武汉市委工作计划
为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建立长效的帮扶机制,民盟武汉市委将“同心”团队组建,以及“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基地”、“新农村建设服务基地”和“民盟社会帮教基地”三个社会服务基地有关工作均纳入到年度工作计划之中,并根据要求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
按照民盟武汉市委“烛光行动”工作方案,下一步,民盟武汉市委计划举行“烛光行动”基地揭牌仪式,正式将华桂中学确立为“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基地”,并将再次申请财政争取拨付10万元经费,安排“同心”民盟武汉特级教师团成员与“烛光行动”基地学校的教师一对一结对帮扶,举办“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培训讲座”、“教育教学座谈”、“教师公开课讲评”、“学生读书”等活动,组织“同心”民盟武汉艺术团成员送文艺下乡,发动“同心”民盟武汉爱心团搭建学生就业平台,开展“同心”民盟武汉律师团法律咨询和援助活动等,并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进一步提升学校设施、教师教学、学生品德和校园文化,将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如果说,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烛光精神,是人民教师的精神写照,那么,民盟的“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就是要拨亮这点点烛光,让这烛光更好地去照亮更多学子更为远大的前程。作为参政党地方组织,民盟武汉市委将继续发扬民盟“做好事、做实事”的优良传统,深入践行“同心”思想,充分发挥“同心”团队的作用,努力建设高素质参政党地方组织,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