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自身实际 统筹各方资源
全面开展四川“农村教育烛光行动”
教育是国之根本,农村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关注和支持农村教育发展是民盟的优良传统。农村教育“烛光行动”是在2007年由民盟中央倡导,在全盟广泛实施的一项旨在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教行动。活动开展以来,盟省委按照民盟中央统一部署,立足四川实际,在全省深入开展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盟省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发了指导性文件,确立了“先行试点、逐步推开,注重实际、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实效”的工作思路。在盟中央社会服务部的指导帮助下,我们在遂宁市大英县率先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后在全省逐步推开。近几年,盟省委每年都拟定下发年度工作计划,分管领导和职能处室不定期到市州对“烛光行动”进行专题指导,推动活动向纵深发展。
二是提升规模档次。逐步将烛光行动的活动方式由教师培训拓展到捐资助学、定点联系、盟校合作,将培训内容由教师专业技能拓展到心理调节、职业规划和人的全面发展,有效提升烛光行动的规模和层次。截止目前,全省累计开展教师培训活动170多次,培训教师16000多人次,捐赠图书20000余册,捐款1500余万元,捐建烛光图书室5个,建立了全省烛光行动专家库,在全委会上启动了烛光行动志愿者活动,为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是建立合作基地。为了探索烛光行动的长效机制,我们启动了与四川教育学院的“盟校合作”,在高校建立了“农村教育烛光行动教师培训基地”,并开展了一次农村中小学校长管理能力提高班,在盟省委的协调下,四川教育学院在白鹤乡九年制初级中学挂牌成立了学生实习基地,并与该校签定了农村学校教育发展协议。“农村教育烛光行动”与高校相结合这种新模式为开展农村高层次教育人才的培训,增强了培训实效,创造了可供借鉴的新模式,今年10月我们还将联合四川教育学院到广元旺苍七一中学开展语文、英语及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的教师培训及优质示范课。全省其他市州也在努力尝试这种新模式,如在民盟乐山市委的协调下,乐山师院就与乐山马边民族小学签订协议,马边民族小学的老师分批到乐山师院进行培训,同时乐山师院也派出优秀的高校教授到马边小学对学校教师进行指导。
四是“烛光行动”逐步迈向制度化、常态化轨道。除继续开展教师培训、捐资助学、学生夏令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外,我们将重点放在了推进“烛光行动”制度化、长效化建设,指导各市州盟组织建立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基地或定点联系学校50个,确保了每个市州盟组织都有固定的烛光行动基地,如成都民盟建立定点帮扶学校、雅安民盟在每个区县都挂牌建立了“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基地”,并建立城乡学校对口合作关系等,民盟达州市委建立了第三个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基地——达县万家中心小学校烛光行动基地,民盟南充市委组织西华师范大学委员会在西充中学建立了心理诊所,为300多名中学生提供了心理咨询、疏导,民盟中央“烛光行动”志愿者、民盟内江七中支部主委吴融带领盟员教师于2011年3月9日到内江市东兴区胜利镇佛顶寺小学开展了对口扶贫帮扶活动,为该校师生们赠送了学习和体育用品。民盟宜宾市委联合中共宜宾市委统战部、宜宾市教育局三家联合发文在全市农村中小学开展“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加大了“农村教育烛光行动”的开展力度
五是重点推进灾区“烛光行动”。 将援建的民盟烛光学校全部纳入烛光行动基地。灾后,在盟省委的协调下,新东方派出优质教师到灾区农村学校对当地教师进行培训,有力的提高了灾区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2010年我们又协助民盟中央向广元民盟烛光中学捐赠10万元建成网络教室,在盟省委的组织协调下,2011年3月28日,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与广元民盟烛光中学正式结为友好学校,外国语学校派出优秀教师到广元民盟烛光中学上示范课,对当地老师进行培训,同时广元民盟烛光中学各学科教师分批赴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进行学习培训活动,培训活动结束后受训教师都感到获益良多,纷纷写下自己的感受,并收集装订了实验外国语学校学习归来的汇报材料。我们将协助广元民盟烛光中学力争三年内将其建成具有相当规模、享誉盟内外的“烛光行动”基地和品牌学校。
六“烛光行动”与参政议政相结合。盟省委在开展“烛光行动”的过程中,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了解到广元民盟烛光中学无教师周转房,从而留不住教师,使学校教师队伍不稳定,通过向政府建议和提案等方式反映情况,促使广元当地政府决定在民盟烛光中学修建教师周转房,以改善教师生活条件和稳定教师队伍。盟省委在全省开展“烛光行动”中发现全省大多数农村寄宿制学校未能按规定配备专职医护人员,这对师生身体健康以及学校重大疫情的预防是很不利的,因此,根据这一情况我们通过信息的方式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寄宿制学校应按规定配备专业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