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浙江省委贵州支教散记(一)

来源: 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 2011-06-21

 

西江苗寨风情

首晚下榻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一个苗族寨子里。到达的时候,站在宾馆门口的平台上向前望去,只见眼前山坳的两坡上繁星万点,整个寨子宛若倒转的星空,闪烁飘渺,美丽诱人。尽管旅途劳累,我和同行的杭二中的张志宏老师、杭十四中的朱豪老师还是按捺不住对苗寨的好奇,安顿好住宿后相约外出游逛。我们沿着山坡的大路向前行走,路灯微暗,却显光亮,仔细一看,原来身边苗家房子的屋檐上,挂满了一盏盏不甚亮堂的夜灯——我们眼前的倒转的星空就是这些夜灯的杰作!

前方路有多远?怎么个绕回法?我们只能问路边的行人。幸好遇到当地的苗民,我们攀谈起寨里的概况。年轻的小伙子们很友好的为我们讲述寨子的情况,并指着前行的路。原来这个苗族寨子住着千余户苗家,号称“千户苗寨”,2007年开始,这里开发成为对外旅游景区。我们顺着指点来到山坳底的一条溪涧边,哗哗的溪水在星空灿烂的黑夜里发着幽幽的光。已是晚上九时许,溪岸边偶尔有往来的游客,和我们一样在享受着山水灯光的夜景。走过一座苗家特色的风雨桥,路边遇上还在做烧烤的小摊。这样的夜景,喝点小酒,就点烧烤,吹着夜风,也是一种情调吧。穿着苗家服饰的女孩拿出了一壶家酿的米酒,并再三强调“这是我们自家酿的”。(后来的几天里我们知道,当地真的有许多自酿的米酒。)酒喝着有点绵,但感觉比江南的酒糟发酵的要醇浓得多。女孩的父亲告诉我们,这酒也是蒸馏出来的。难怪呢,贵州人原本是酿酒的祖师爷!

第二天天刚放亮,同寝的老师赶紧起床出发。他举着个单反,说是赶紧要去抓光——早晨的自然光稍瞬即逝。等他出门后,我也马上拿着个卡片傻瓜机外出与晨景约会了。昨晚在幽暗星光里的苗寨,此刻在晨雾里渐渐清晰。站在高处向下望,山坳底,一条宽宽的溪流穿寨而过,两边的山坡上,层层叠叠的蹲满了极具苗家特色的吊脚楼。楼房因势起屋,清一色的木面结构。楼房之间,有沿着山势的蜿蜒曲折的石板路。路径不宽,只一米左右,在房前房后忽隐忽现。穿行在吊脚楼之间,突然遇到一个早起的苗女,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系一幅绣花围腰,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婀娜飘逸地从眼前走来。路狭道窄,我不好意思擦肩无视而过,对着她说:你早!原想她会没有恶意地目视我一下,没想到,她也很大方地笑答道:你好!

再往前行,风雨桥头,几个苗家妇女开始摆出早点摊:炉子是家里生好了带过来的,摆好了,上面放上个小平底锅,锅底涂上一层薄薄的油,再放上好多种早点热乎着。看到我,离我最近的一个摊上的苗家妇女笑着招呼:“来点早饭吗?现打的糍粑,很香的。”我看看那苗女,又看看旁边几个摊上的摊主,发现他们都很善意的朝我微笑着。同时摆摊的人没有一点争抢客源的样子,我料想这寨子里民风的平和淳朴,也不怀疑那糍粑的香糯。苗女戴上一副一次性手套,熟练地在一大块粘在一起的糍粑团上拧下一小块,又放在手心上拍扁摊薄,然后用小勺子在好几个瓶罐里舀出好多种细碎的馅料,将糍粑一收口,放进一个食品袋里:“给!”糍粑很糯,苗女说那是用当地自己种的米打出来的。咬上一口,感觉有核桃仁的香味,芝麻的香味,还有另外什么坚果仁的坚脆的口感。才两元钱,那是一次绝对超值的早餐!同时我暗愧自己的市井铜臭!

上午九点,全体支教人员与先期到达的盟省委徐辉主委、徐向东副主委等一起汇聚在西江中学校园内。在这里,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捐赠仪式。仪式上,作为勉励,贵州盟省委顾久主委,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一段毛主席语录:“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真情感染了众人,雷鸣般的掌声响彻在雷山西江美丽的校园里。

 

支教培训经历

当日下午,黔东南州和雷山县教育局组织了骨干教师培训开班仪式。仪式上,浙江慈溪的育才学校董事长先生在表示继续为雷山县免费培养15名高中学生的同时,当场拿出随身携带的3万元现金,作为对雷山教师的专项奖励基金。“以后我每年将拿出这点心意表示对雷山教育的支持。一直到我的有生之年!”沈董事长——这位民盟普通一员的铿锵的表白,使简短的仪式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温暖,充满了真诚和大爱!

次日上午,全体支教人员分组分校听取了雷山骨干教师的公开课,课后进行了说课评课活动。从开设的初中语文公开课看,开课的老师备课充分,施教认真,很多教学做法值得肯定。在雷山教师自说课和评课后,我结合两堂课的情况就有效教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整个培训过程给我的感觉是:这里缺少的不是好的教育,或许更多的是教师之间的差异和差距,而这种差异和差距主要表现为对教育教学价值的认同,以及由此带来的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

上午大课间时,我们有幸参观了雷山二中的课间操活动。前一部分为现行的广播操,后一部分为该校自创的民族舞蹈操。舞蹈操节奏急缓有致,旋律优美;操曲中夹杂着苗族舞特有的芦笙、铜鼓等的节奏音响。学生们时而脚踩节奏,舒臂展舞,时而双掌齐击,扭动腰肢……投入的舞姿让人想象如果孩子们身着民族服装,配合那鲜艳的服饰色彩和那苗族银饰发出的特有的脆响,翩然群舞,那该是一种怎样的听觉视觉的盛宴!民族文化的魅力让人陶醉!

上午另一课间,我在雷山二中校办刘主任的引导下,给次日施教班级的学生布置了三道预习题:1.如果将课文划分为“看戏前——去看戏——看戏后”三部分,怎么分?2.你最感兴趣的课文内容是什么?3.自学理解课文时还有什么问题?布置预习后,刘主任对我说,他们不一定能完成。我在脑子里打了个问号。

下午,由两位支教老师对全体培训老师作了题为《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与申报》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的培训。培训的过程也是支教老师自身学习提高的过程。许多培训老师在讲座后拷贝走讲座的资料,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

接下来的一天,是考验支教老师的一天。前两天夸夸其谈的“专家”评课和“专家”讲座都将在这一天自己亲自执教的课堂上得到检验:说说容易,你做得到吗?早上四点多,我在被窝里思忖着昨日校办刘主任的善意提醒,想着我将面临的课堂学情,考虑为课堂预设阶梯。同来的宁波盟市委办王主任与我同寝,为不影响他休息,熬到六点,我才迅疾起床打开电脑,添加了一段“心情微博”作为课前导入,以便让学生迅速的进入文本。课开始了,一向主张质朴课堂的自己也秀起了课前戏。请孩子们用雷山话齐说“雷山同学欢迎浙老师来做客”,然后再用普通话齐说“我们很好,我们很聪明!”接下来的个别环节让我领略“启而不发”的考验。一个眼神颇有光彩的男孩子,竟然在被指名回答时死活不开口!怎么办?必须让他开口!第一次:“你肯定行!”——可是不行!没有回答!第二次:走近,低姿,躬身,“你哪里有问题,边上同学,你告诉他!”——孩子有了反应,小声的读了出来。过了一回,我第三次再指名他:“这次,请你让我站在这么远也能听到你的回答,好吗?”——孩子果然声音响亮!……一堂课有不少差异造成的课堂生成,也成为课堂的亮点。掌声之后,评课的老师从学科教学问题一直探讨提问到教育问题,让所谓专家的我应接不暇。

教育是极能让人深层思考的工作。当我看到二中学生做广播操时那慵懒的情状时,心想,如果我是该校的领导,也许会先治好广播操。可是,我又忽然悲悯的想到,在激烈竞争环境的东部沿海,再也不能回复到这样生态的人类心情!在看到孩子们投入的跳着民族舞蹈操的时候,我又想:那慵懒,怪的不是孩子,怪的是我们为孩子选择的内容和我们为孩子框定的没有选择的选择!当我和那些骨老师研讨着教学延伸的问题的时候,我们知道,其实,普老师和教育本身一样,也有太多的无奈。教育在思考中延伸,人类在包容中成长。(湖州吴兴实验中学  蔡椒通)

责任编辑:冯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