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民盟“烛光行动”甘肃教师赴浙江培训学习体会
在2014年4月19日到4月27日,我们参加了民盟浙江省委会“烛光行动”2014年第一期甘肃教师培训。培训地点安排在杭州十五中,在为期一周的学习中,我们受益匪浅,现将我们的一些收获简单的归纳如下:
一、群策群力,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杭州市第十五中学的教师备课采用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备课组,大家分工设计导学案,然后由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优化导学案,最后教师再根据自己的实际充实导学案。在一周多的学习中,感觉它的优势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分工,群策群力。传统的教案是教师自备自用,而导学案摒弃了这一点。它注重的是教师的合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才是关键。导学案增强了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学生借助学案,完成课前的预习部分,通过预习就理清了学习的思路,明白了自己的学习的障碍所在。教师通过批改预习作业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上有目标的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另外,学生可以从学案上看到教师教学预设的全过程,通过学案设计的问答题和填空题,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既节约了教师呈现问题的时间,也避免了学生看完了课文头脑里仍然是一团浆糊的情况。甚至部分学生还能够在学案上补充问题,让其他的学生回答。真正的做到了举一反三。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3.及时练习,当堂巩固。学生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说就懂,一学就会,一走就忘”。意思就是说老师在时什么都会,老师一离开教室,所学的知识全忘了。这不是因为老师没讲透,而是学生缺少相关的巩固练习。知识是需要反复练习,加强理解的。特别是数学学科,大多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加深记忆。导学案的大容量就是为这一点而设计的,而且上面的习题都是教师精挑细选出来的,真正的做到了精讲精练。
4.教后反思,精益求精。一堂课下来,对于预计的教学效果,教师哪些地方做到了,甚至更好?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哪些好的经验要整理下来,可以推广?不足之处问题出在了哪里?为什么?怎样处理才会更好呢?都是需要坐下来好好反思,给每堂课一个小结。这样才是一次完整的教学。“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是导学案的三大特点。教学不是作秀,要真实的、有效地促就学生智能提升。为此,我们要学的、要做到还很多很多。
二、有的放矢,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充分运用“导学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教师不采取传统的教学灌输模式,在学生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求未知。杭州十五中的课堂气氛让我们有很大的感触,教师通过设计各种活动来鼓励学生一起动脑思考,发散思维,最后不光使学生能达到会与懂的高度,而且能使学生在有限的书本知识上拔高一筹。学生与老师的互动非常自然和谐。我们通过这次学习受益匪浅,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们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三、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单一的考试成绩,而是更多的关注学生全方位的身心发展,多元化的评价一个学生。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状况,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施以不同的教学方式,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与其基础相适应的教育,获得相同的发展权利,让每个同学都有进步。尤其对于学困生,教师更是采用多种方法如减少作业量、单独谈话、多鼓励、尽可能的发现其兴趣爱好,加以发展,让其更多的感受到的是成长的快乐。
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是可贵的,培训是精彩的。通过这次可贵而精彩的培训学习,感慨很多,也打心眼里对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看法。感叹与憧憬之余,我们只有靠自己的聪明与才智,努力勤奋的多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并结合实际,将其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为家乡教育的更好发展贡献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