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盟员社区 > 盟员心声
养心、静思,然后用心感悟------旁听全国政协大会和参加中央社院学习的真实感受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
[大] [小]
2011-05-18
从暮冬时节来到首都北京,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习生活已整整一个月了,眼看着北国的春天就要来了。
三十天来,非常庆幸能旁听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全会,同时又能静心参加中央社院的学习。心也养了,情也怡了,友也交了。学到了很多知识,也习得了一些感受。总之,觉得有一种幸福感。所以,也就有了一些体会和收获。
养 心
平时总觉得工作很忙,应酬很多,这已成为当下中国领导干部的工作和生活
常态。其实,这恰是我们许多地方政府和单位政事不分问题的集中反映,也是浮躁和知行脱节行为的深刻表现。
这,自然让我想起了民盟的先辈、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先生。陶行知曾两次更名。他原来叫陶文濬,青年时期因崇拜理学家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1911年改名“陶知行”。后来,随着实践和认识的深化,他逐渐发现王阳明学说中的内在痼疾,即脱离社会实际,疏远广大民众。1927年,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突出了实践的意义和作用,并于是 1934年7月,正式把名字由“陶知行”改为“陶行知”。
从陶行知 先生将“行”、“知”二字的刻意调整,我们不难发现,先生对中国几千年文化积弊的刻骨认识。确实,在中国不缺乏思想家,坐而论道者比比皆是。我们的干部道理都懂,不缺“知”,缺的正是“行”,要“先行后知,知行合一,用知导行”。
所以,要戒心浮和气躁,须先养心。这次,我正好利用这难得学习的机会,来个修身养心,褪一褪浮躁,增一增心静!
所以,没特殊情况,我每天早晚必到附近的紫竹院公园静心散步,让音乐相伴、让湖风相伴、让春意相伴,很是惬意。
于是,我在3月24日的清晨,拍摄了一组照片-----晨曦中北京紫竹院公园的天空。京城的天空是那么的清纯、蔚蓝、深邃并悠远!还有、还有蓝天衬映下的春柳、老槐……
是为养心的佐证。
静 思
人人都在寻找归宿,找一份灵魂的静谧和梦寐。但又总是在寻找,总难以停下略显疲惫的行旅和步履。
3月25日 晚上,我有事乘动车赶回镇江家中,伴随了一夜的车轮声和偶尔的鸣笛声。我忽然悟到,也许这车轮声和鸣叫声就意味着安分与骚动不定的交织,停顿与匆匆而过的交织;或者,是获得与失去的共生并行。
其实,当下我们正需要那份难得的宁静和内省,特别是在手中有权、有职、有势的时候。这,让我想到了两个人。
一个是李国能,香港终审法院首席大法官,去年10月刚刚卸任。2009年9月16日的《南方周末》曾以“公正、专业,然后有效率”为题,介绍李大法官。
李国能说:法官断案,必须公正、专业和有效率。要司法程序运作得当,这三大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决不会为了效率而牺牲公正或专业水平,而应坚持效率与维持司法素质两者并行共存。
没错,“公正、专业,然后有效率”正是香港司法理念的精髓所在。法院之所以能够获得公民的认同与尊重,全凭其无私居中的独立地位以及专业权威的法律素质。香港市民相信终审法院作出的独立裁决是公正而可信服的,因为法官们是独立、无私、而致无畏的。独立的司法会使看来不受欢迎的立法决议与行政决定得到民众的认可,因为独立带来公正,公正带来尊重。
独立,公正、专业,然后达至效率,这是香港法院展示给世人的形象,也是香港社会繁荣、自由和稳定的基石。
这无疑对我国当前的政府职能转型和政治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另一个是死刑官员、湖南郴州原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曾锦春。也是《南方周末》报,2011年3月24日 的“时政”栏目有一篇文章,标题是“我当纪委书记,市委书记也不敢监督我——死刑官员曾锦春对话反腐学者”。
他说,对于如何监督纪委书记、监督官员,舆论监督很重要,而其他监督则易流于形式、失去威慑作用。他坚持纪委书记和纪委干部一定要异地交流,后悔换届时让他当政协主席他却没去,也后悔要他到衡阳当纪委书记也没去,因为在新地方,他不敢大胆捞钱。
曾锦春说:制度总的来说是好的,关键是落实。制度不落实,就成了挂在墙上的月亮。不是吗?当下我们的法律制度和其他各项制度是够多的了,关键是切实的执行。
所以,要解决当下政府管理中的过度威权和部分失序,就是要进一步推进司法和新闻的相对独立。
感 悟
这一次有幸在人民大会堂旁听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大会,特别是旁听了所有的大会发言,感受颇多。
一是主题鲜明。“民生”话题成为主旋律。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在共计47篇大会发言材料中,从广义上说,篇篇涉及民生;从狭义上说,最少有34篇之多,占大会发言数的73%以上。
二是气氛民主。在47个发言中,自发获得热烈掌声的共有8个。获得掌声最多(达10次之多)的是来自香港的政协委员、香港房屋协会原主席潘祖尧,他在题为《城市建设中的隐忧》的发言中,列数当前内地城市建设中的九大问题:规划论证不充分、首都效应、千人一面、高大全思想、专家缺乏话语权、非洋莫取、建筑质量问题、政绩工程等等,说得鞭辟入里,获得政协委员们的经久掌声。民盟安徽省委主委刘光复委员在题为《根治文山会海必须动硬来真》的发言中,更是直陈文山会海的恶疾,指出既要“怒斥”,也要“痛究”,更要“问责”。他的发言说到了政协委员的心坎里,获得4次热烈掌声。民建天津主委欧成中的《国有经济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的《中国电影产业的四大困境及出路》,农工党中央副主席陈勋儒的《关于规范各类全国性创建活动的建议》,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的《推进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政府转型》,商务部原副部长黄海的《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湖北工商联主席赵晓勇的《提升基本医疗保障功能,提高基本医疗服务绩效》等委员们的发言均围绕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坦诚谏言,因而获得在场政协委员发自内心的掌声。这让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在中国最高议政平台上的那种宽松、民主的政治气氛,更让我们对我国政治文明进程的不断推进充满了期待。
三是表达通畅。在政协会议现场,台上每位发言者的坦率,体现了参政议政者的直抒己见和敢说箴言;台下不时发出的真实掌声,则反映了与会政协委员的敢于流露真情和表达民意。而这,正是当下我国政治生态的一个有益表征----民主之风的猎猎吹起。
这,也让我想到了两个人。
一个是亲民总理温家宝。温总理在2010年8月份深圳视察时指出,“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温家宝总理还说过: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其实,邓小平在上世纪80年代就指出:“政治体制不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深入不下去。“
温家宝总理在深圳重提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指停滞和倒退会葬送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且违背人民的意志,最终只会死路一条。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国家才有光明前途。
另一个是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著名政治学者,“增量民主”理论的倡导者。他有一篇著名的政治宣言式的文章,题目是《民主是个好东西》。
他说,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对个别的人而言的,也不是对一些官员而言的;它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的,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的。因此,民主政治不会自发运转,它需要人民自己和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官员去推动和实践。
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什么都好。民主决不是十全十美的,它有许多内在的不足。但是,在人类迄今发明和推行的所有政治制度中,民主是弊端最少的一种。也就是说,相对而言,民主是人类迄今最好的政治制度。
这篇文章被刊登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上,并广为流传!
所有这些政治现象,既体现了历史的进步、参政的进步、国民的进步、民主的进步、中国政治生态的进步,更透露了一个这样的政治信息:本届政府执政理念的进一步明晰,即真正以民为本,将民生问题作为党和政府施政的最高准则、作为执政党的政治责任。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民主进程是不可逆转的了。
这些,便是我来北京旁听全国政协大会和参加中央社院学习的真实感受-----养心、静思,然后感悟。只有先养心,方能静思,然后才有真感悟。
2011.3.29.于中央社院翠园公寓
责任编辑:冯鹏飞
养心、静思,然后用心感悟------旁听全国政协大会和参加中央社院学习的真实感受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 [大] [小] 2011-05-18
从暮冬时节来到首都北京,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习生活已整整一个月了,眼看着北国的春天就要来了。
三十天来,非常庆幸能旁听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全会,同时又能静心参加中央社院的学习。心也养了,情也怡了,友也交了。学到了很多知识,也习得了一些感受。总之,觉得有一种幸福感。所以,也就有了一些体会和收获。
养 心
平时总觉得工作很忙,应酬很多,这已成为当下中国领导干部的工作和生活
常态。其实,这恰是我们许多地方政府和单位政事不分问题的集中反映,也是浮躁和知行脱节行为的深刻表现。
这,自然让我想起了民盟的先辈、人民教育
所以,要戒心浮和气躁,须先养心。这次,我正好利用这难得学习的机会,来个修身养心,褪一褪浮躁,增一增心静!
所以,没特殊情况,我每天早晚必到附近的紫竹院公园静心散步,让音乐相伴、让湖风相伴、让春意相伴,很是惬意。
于是,我在3月24日的清晨,拍摄了一组照片-----晨曦中北京紫竹院公园的天空。京城的天空是那么的清纯、蔚蓝、深邃并悠远!还有、还有蓝天衬映下的春柳、老槐……
是为养心的佐证。
静 思
人人都在寻找归宿,找一份灵魂的静谧和梦寐。但又总是在寻找,总难以停下略显疲惫的行旅和步履。
其实,当下我们正需要那份难得的宁静和内省,特别是在手中有权、有职、有势的时候。这,让我想到了两个人。
一个是李国能,香港终审法院首席大法官,去年10月刚刚卸任。2009年9月16日的《南方周末》曾以“公正、专业,然后有效率”为题,介绍李大法官。
李国能说:法官断案,必须公正、专业和有效率。要司法程序运作得当,这三大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决不会为了效率而牺牲公正或专业水平,而应坚持效率与维持司法素质两者并行共存。
没错,“公正、专业,然后有效率”正是香港司法理念的精髓所在。法院之所以能够获得公民的认同与尊重,全凭其无私居中的独立地位以及专业权威的法律素质。香港市民相信终审法院作出的独立裁决是公正而可信服的,因为法官们是独立、无私、而致无畏的。独立的司法会使看来不受欢迎的立法决议与行政决定得到民众的认可,因为独立带来公正,公正带来尊重。
独立,公正、专业,然后达至效率,这是香港法院展示给世人的形象,也是香港社会繁荣、自由和稳定的基石。
这无疑对我国当前的政府职能转型和政治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另一个是死刑官员、湖南郴州原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曾锦春。也是《南方周末》报,
他说,对于如何监督纪委书记、监督官员,舆论监督很重要,而其他监督则易流于形式、失去威慑作用。他坚持纪委书记和纪委干部一定要异地交流,后悔换届时让他当政协主席他却没去,也后悔要他到衡阳当纪委书记也没去,因为在新地方,他不敢大胆捞钱。
曾锦春说:制度总的来说是好的,关键是落实。制度不落实,就成了挂在墙上的月亮。不是吗?当下我们的法律制度和其他各项制度是够多的了,关键是切实的执行。
所以,要解决当下政府管理中的过度威权和部分失序,就是要进一步推进司法和新闻的相对独立。
感 悟
这一次有幸在人民大会堂旁听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大会,特别是旁听了所有的大会发言,感受颇多。
一是主题鲜明。“民生”话题成为主旋律。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在共计47篇大会发言材料中,从广义上说,篇篇涉及民生;从狭义上说,最少有34篇之多,占大会发言数的73%以上。
二是气氛民主。在47个发言中,自发获得热烈掌声的共有8个。获得掌声最多(达10次之多)的是来自香港的政协委员、香港房屋协会原主席潘祖尧,他在题为《城市建设中的隐忧》的发言中,列数当前内地城市建设中的九大问题:规划论证不充分、首都效应、千人一面、高大全思想、专家缺乏话语权、非洋莫取、建筑质量问题、政绩工程等等,说得鞭辟入里,获得政协委员们的经久掌声。民盟安徽省委主委刘光复委员在题为《根治文山会海必须动硬来真》的发言中,更是直陈文山会海的恶疾,指出既要“怒斥”,也要“痛究”,更要“问责”。他的发言说到了政协委员的心坎里,获得4次热烈掌声。民建天津主委欧成中的《国有经济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的《中国电影产业的四大困境及出路》,农工党中央副主席陈勋儒的《关于规范各类全国性创建活动的建议》,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的《推进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政府转型》,商务部原副部长黄海的《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湖北工商联主席赵晓勇的《提升基本医疗保障功能,提高基本医疗服务绩效》等委员们的发言均围绕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坦诚谏言,因而获得在场政协委员发自内心的掌声。这让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在中国最高议政平台上的那种宽松、民主的政治气氛,更让我们对我国政治文明进程的不断推进充满了期待。
三是表达通畅。在政协会议现场,台上每位发言者的坦率,体现了参政议政者的直抒己见和敢说箴言;台下不时发出的真实掌声,则反映了与会政协委员的敢于流露真情和表达民意。而这,正是当下我国政治生态的一个有益表征----民主之风的猎猎吹起。
这,也让我想到了两个人。
一个是亲民总理温家宝。温总理在2010年8月份深圳视察时指出,“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温家宝总理还说过: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其实,邓小平在上世纪80年代就指出:“政治体制不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深入不下去。“
温家宝总理在深圳重提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指停滞和倒退会葬送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且违背人民的意志,最终只会死路一条。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国家才有光明前途。
另一个是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著名政治学者,“增量民主”理论的倡导者。他有一篇著名的政治宣言式的文章,题目是《民主是个好东西》。
他说,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对个别的人而言的,也不是对一些官员而言的;它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的,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的。因此,民主政治不会自发运转,它需要人民自己和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官员去推动和实践。
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什么都好。民主决不是十全十美的,它有许多内在的不足。但是,在人类迄今发明和推行的所有政治制度中,民主是弊端最少的一种。也就是说,相对而言,民主是人类迄今最好的政治制度。
这篇文章被刊登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上,并广为流传!
所有这些政治现象,既体现了历史的进步、参政的进步、国民的进步、民主的进步、中国政治生态的进步,更透露了一个这样的政治信息:本届政府执政理念的进一步明晰,即真正以民为本,将民生问题作为党和政府施政的最高准则、作为执政党的政治责任。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民主进程是不可逆转的了。
这些,便是我来北京旁听全国政协大会和参加中央社院学习的真实感受-----养心、静思,然后感悟。只有先养心,方能静思,然后才有真感悟。
2011.3.29.于中央社院翠园公寓
责任编辑:冯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