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盟员社区 > 盟员心声

回眸那一片生命之绿

——献给民盟红河州委十岁生日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 [大] [小] 2014-11-19

曾经到北京多次,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强烈地想到民盟中央去看一看。那天下午,顶着烈日去了——东厂胡同北巷一号院,从后门走到前门仔细绕了一圈,照了相。这里没有车水马龙的热闹,小院隐藏在错落的胡同里,静静地。我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相片,写下几个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高楼林立的北京,民盟中央办公地低矮、朴素,这是我最深的印象。写下之后,我又想起了刘禹锡的另一句话: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啊!凡走进民盟的人都知道,民盟富有,她宛如一棵大树,根扎沃土,枝叶繁茂,令人瞩目且撩人心扉。
曾记得,几年前一个秋高气爽的中午,我正在吃饭,接到刚去读大学的一位学生的电话,她开门见山地说:“李老师,我要加入民盟,需要什么条件?”说话显得急促。我笑着回答:“你还不具备条件呢!入民盟,要工作后,有中级以上职称才行,以后再说吧。”听完我的话,她似乎有些沮丧。其实,在学校,问我这个问题的学生何止她,曾经有很多学生问过我类似的问题,并和我讨论过。我有一个学生,在学校没有入团,大学毕业一参加工作,就申请加入民盟。我的一位年轻的同事曾叹“可惜,不能加入民盟呐!”为什么在蒙自一中,民盟能深深扎在师生的心中呢?这就得说说民盟一中支部了。
在蒙自,民盟蒙自一中支部是响当当的,2011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组织,名符其实。从普绍成老师到王敏老师,再到张询老师任主委,个个尽职尽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支部有声有色。而一中盟员“实”,工作上没有机巧,也不会浮夸,只知道埋头苦干,不问名利。掐指一数,学校很多重要工作,都是盟员承担,诸如教研组长,尖子班班主任等等,是巧合,还是……至今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三位特级教师,都是盟员。
陆游诗云:“位卑未敢忘忧国。”
不仅如此,尽管盟员普普通通,平平凡凡,而他们党派意识极强,国事、天下事尽装心中!费老倡导,民盟做事实,做好事。一中盟员践行,支部量体裁衣,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自己能做之事做起。仅近两年,送温暖,捐助蒙自鸣鹫贫困村就三次。每一次去,盟员都积极踊跃捐衣捐物,捐学习用品,或因盟员的感召,非盟员的老师也积极捐献,东西总是堆得像小山。2012年冬,我们第一次去鸣鹫大永胜村。这里有一所一师一校的小学,两个年级,23个学生。与学生见面,让人惊呆,晴朗的天气而大多穿着水鞋,衣裤破旧,我们强烈地感到:他们缺生活用品,缺学习用具。深入村子,更让人惊呆,有一个70多岁的老太婆,居无定所,住在一个抬头见天、四面通风的破棚子里。回到学校,一天开班会,我把自己的所见所感,与同学说了,一边说,一边用多媒体放相片。同学们受到了强烈的心灵冲击,要求上山,我也觉得应该让学生去看一看贫困山区的现实,然终因他们将要高考,未去成。但2013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我们去鸣鹫舍所坝小学时,同学们纷纷捐书捐物,表达了自己的寸草之心。2013年10月,随盟员“昆明好人”丁莲一行,我们再一次来到大永胜村,心依然沉重。阳光透过窗子射进教室,丁莲老师饱含深情讲完话后,让我讲一讲,看着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特别是看到靠窗子旁,一个六七岁系着红领巾的小男孩闪动着泪花的眼睛,刹那间,我一句话都讲不出来,眼睛一红,走出教室。我一向还是能说的,此刻,木讷了,我不知道,面对一群山里的贫困孩子,我应该讲点什么?欣慰的是,学生增加到了27人。
有一则寓言说:大浪把很多鱼冲到海滩上,一个小男孩不停地捡起一条条小鱼扔进大海,旁边有人说,没有意义,没有人在乎。小男孩捡起一条小鱼说:“它在乎,它在乎!”盟员,力量有限,不能改变整体,但我始终坚信,我们的每一份温暖,说不定就能让那“一个孩子”改变命运!
2014年5月16日,阳光柔和灿烂,学校报告厅更是热气腾腾,一场精神盛宴正在举行——交流教学考察心得。交流者,盟员老师;听者,全校教师。这在蒙自一中属首次,真可谓是民盟的骄傲。
在此之前,民盟一行20多人到开远一中,听课,参观,学习。原因是开远一中在我州率先进行小班化教学并实施课堂结构改革。这一直是老师们关注的问题,自然也就种下了一个心愿,想去看看实验如何了。开远一中的老师热情,毫无保留地为我们介绍了有关情况,双方就大家最感兴趣的高效课堂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我们也抓住机会,请教开一中的老师,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学案,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评分如何科学地进行?等等,开远一中的老师不回避困惑,如实地作了回答。我以为,这是一次有效的学习活动,耳目一新 ,清风扑面,既开拓了思维,又坚定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走进课堂,最深的印象是学生发言积极,参与性极强,我在听课本上写下:“专注,无人睡觉”几个字。回学校后,当盟员老师们得知“要作大会交流”,又忙乎起来了,梳理考察记忆,认真准备发言。一中的盟员一向是能做事的,而且,能把事情做好,每个学科派一个代表,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为学校的发展提出建议。有心的何伶老师精心筛选考察相片,用多媒体打出,使交流有了现场感。
民盟基层组织参政议政,历来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这其实不就是一次基层组织参政议政的实践活动吗?”我在想。是的,我们的工作,只要紧紧围绕教学来开展,就一定能产生实效而富有生命力。
民盟一中支部,支部活动也别开生面, “厨艺”大赛举行了几届了!今年举行的这一届,在做菜评奖的基础上又有了新意,邀请蒙自二中支部的盟员及我校的校长参加。首先,大家坐在一起,交流教书育人心得,那场面够热闹的,许是有太多的经历,老师们都争先恐后发言,有的老师一激动,干脆站起来讲,我想发言,已经没有时间了。初、高中老师从自己的本职出发,说经验,谈体悟,我想对各自今后的工作一定会有很大帮助,思想的碰撞,结果是双赢。午饭时间到了,话还没完没了,见状,张询老师笑着大声说:“厨艺大赛开始了,还有什么,可以一面吃一面聊”。接下,就是共同品尝自己做的饭菜,真是笑声一片,其乐融融。这种“学与乐”的活动形式,很能吸引人,的确值得提倡。
民盟一中支部人气旺,这气场来自脚踏实地的工作,源于民盟精神的传承。
民盟以天下为己任,聚集了一大批“热心肠”的人。在民盟红河州委成立十周年之际,自然勾起了我对已经去世的一中老盟员的深深怀念,他们一辈子坚守自己的道德情操,履行盟员职责,默默奉献,一些细节至今还清晰可感,仿佛就在昨天。——当时,没有电话,凡开会,主委普绍成老师要一个一个的通知。支部办补习班他跑上跑下,更是忙得不亦乐乎。祖佐良老师是支部宣传委员,盟讯来了,他总要骑着单车送这,送那,要知道他高度近视又患高血压啊!何怡信老师是民盟蒙自县副主委,病重在昆明住院,还一直念叨着民盟。支部委托我写一封慰问信让盟员张萍老师带给他,看信后,他老泪纵横。
民盟富有,富有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富有在每个盟员都有一个故事,都体现着一种精神——民盟精神!为此,民盟得以薪火相传。
一晃,十年过去了。当年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的盟员,大都已淡出民盟的领导层,然而,十年,我州的民盟发展、壮大,非昨天可比。
民盟是一棵大树,绿叶成荫!绿是生命力的象征,是希望之所在!
我愿民盟的事业永远长绿!

责任编辑:民盟云南省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