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盟员社区 > 盟员心声
这个世界会好吗
——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
[大] [小]
2019-08-21
1918年的一天,一个父亲问他的儿子,“这个世界会好吗?”三天后,父亲投水自尽。
这个父亲是晚清大知识分子梁济,他的儿子叫梁漱溟。父亲的问题伴随了梁漱溟的一生,他毕生致力于中国文化和哲学的研究,并以实际行动振兴自己的国家,他参与发起乡村建设运动,参与发起“统一建国同志会”,参与发起民盟,创办《光明报》,担任民盟秘书长。
在我的人生中,深受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比如陶行知,海外学成归来,一头扎进中国的乡村,希望通过乡村教育来开启民智,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知行合一的信念。比如费孝通,通过他的《乡土中国》,我对中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
梁漱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也是民盟先贤为了国家兴盛努力奋斗的典范。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国知识分子形成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和人生追求。民盟的成立和发展,就是知识分子群体在中国走出封建帝制之后,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实现家国情怀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非常荣幸能参加2019年民盟浙江省直属基层组织新盟员培训班,三天的学习,让我们对于民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新时代、新思想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对于社情民意的写作有了基本的认知。为盟员们今后履行好盟员职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18年,取消帝制后的中国,军阀割据,民心涣散。梁济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旧式知识分子,他的失望可以理解,宁死全仁的心志让人敬重。但梁漱溟的乐观精神,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盛不懈努力的情怀,才是更值得我辈效仿的榜样。
这样一种乐观奋斗的精神,并非梁漱溟一人。同样的1918年,孙中山先生写就《建国方略》一书,满目疮痍之时,孙先生仍然畅想着中国美好的未来:铁路将会遍布各地,中国三大区域都建设有世界性的港口,中国将变成一个民心聚集的国家。
正是在1918年的第二年,五四运动爆发,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历近百年奋斗探索,找到了通往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今天的中国,已经发展成了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第二大经济体,有了世界上最发达的高铁网;全球最繁忙的机场港口和最高的摩天大楼,半数左右都在中国......这是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奋斗交出的答卷,开创的伟业,也是民盟等民主党派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努力实现的梦想。
这个世界会好吗?面对父亲的叩问,梁漱溟当时做了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这个世界会好吗?对于当下的我们,我想答案并不在别处,它就在我们在座每位盟员的心里,在中国每一个国民的手里。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说,“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希望我们同学今后能共同努力,为更加美好的中国和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刘建斌 浙江浙大友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责任编辑:冯鹏飞
这个世界会好吗
——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 [大] [小] 2019-08-21
1918年的一天,一个父亲问他的儿子,“这个世界会好吗?”三天后,父亲投水自尽。
这个父亲是晚清大知识分子梁济,他的儿子叫梁漱溟。父亲的问题伴随了梁漱溟的一生,他毕生致力于中国文化和哲学的研究,并以实际行动振兴自己的国家,他参与发起乡村建设运动,参与发起“统一建国同志会”,参与发起民盟,创办《光明报》,担任民盟秘书长。
在我的人生中,深受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比如陶行知,海外学成归来,一头扎进中国的乡村,希望通过乡村教育来开启民智,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知行合一的信念。比如费孝通,通过他的《乡土中国》,我对中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
梁漱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也是民盟先贤为了国家兴盛努力奋斗的典范。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国知识分子形成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和人生追求。民盟的成立和发展,就是知识分子群体在中国走出封建帝制之后,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实现家国情怀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非常荣幸能参加2019年民盟浙江省直属基层组织新盟员培训班,三天的学习,让我们对于民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新时代、新思想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对于社情民意的写作有了基本的认知。为盟员们今后履行好盟员职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18年,取消帝制后的中国,军阀割据,民心涣散。梁济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旧式知识分子,他的失望可以理解,宁死全仁的心志让人敬重。但梁漱溟的乐观精神,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盛不懈努力的情怀,才是更值得我辈效仿的榜样。
这样一种乐观奋斗的精神,并非梁漱溟一人。同样的1918年,孙中山先生写就《建国方略》一书,满目疮痍之时,孙先生仍然畅想着中国美好的未来:铁路将会遍布各地,中国三大区域都建设有世界性的港口,中国将变成一个民心聚集的国家。
正是在1918年的第二年,五四运动爆发,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历近百年奋斗探索,找到了通往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今天的中国,已经发展成了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第二大经济体,有了世界上最发达的高铁网;全球最繁忙的机场港口和最高的摩天大楼,半数左右都在中国......这是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奋斗交出的答卷,开创的伟业,也是民盟等民主党派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努力实现的梦想。
这个世界会好吗?面对父亲的叩问,梁漱溟当时做了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这个世界会好吗?对于当下的我们,我想答案并不在别处,它就在我们在座每位盟员的心里,在中国每一个国民的手里。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说,“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希望我们同学今后能共同努力,为更加美好的中国和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刘建斌 浙江浙大友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责任编辑:冯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