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以来,中共中央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尤其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疫情防控中承担了大量工作,在精准防疫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严重短缺。以辽宁省为例,截至2021年底,承担政府职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计17497所,卫生技术人员58253人,平均每所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不足四人,且多数集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而农村的大部分卫生室(所)只有一名村医。2020年,辽宁全省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中,大专学历占比为30.7%,本科以上学历仅为9.6%,且一半以上的本科学历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工作;从专业技术人员获得职称的情况看,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占比为21.3%,副高级职称占比为1.1%,正高级职称仅占0.3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村卫生室的医生,大专以上学历占比仅为29.6%,40岁以上者占比接近60%,51—60岁之间的村医仍占多数,个别地区一半村医年龄已经超过60岁。村医已老、村中无医的现实致使有的村卫生室不得不撤点注销。
第二,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薪酬待遇较低。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基本工资尚无法得到保障,村卫生室的村医待遇更低,绩效工资则无从谈起。绝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缺乏自主分配权,无法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更使“待遇留人”的承诺成为空谈。
第三,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卫生技术人员编制。截至2021年末,辽宁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内人员占比约60%,而乡镇卫生院编制内人员占比低于40%,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几乎都没有编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编制是根据各县区的人口总数核算的,县区人口数量越少,医疗机构的编制就越少。由于编制有限,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已经十余年没进过新人。随着基层医疗机构工作量的逐年增加,各单位只能自行聘任合同制人员,而没有编制的外聘人员待遇更低。
第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分布城乡差别明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配置不合理,全科医生、护士、公共卫生医师、中医药专业人才、医技人才严重不足。调研数据显示,一半以上本科学历技术人员、全科医生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在村卫生室工作的凤毛麟角。村医普遍学历较低,缺乏临床诊断和治疗常见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受居住条件、薪酬待遇等制约,村卫生室人才引不进来也留不住;再加上大医院人才虹吸效应,基层医疗机构面临人才短缺困境。尽管许多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装备了超声波诊疗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但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缺乏检验、影像诊断等专业技师和医生,部分设备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许多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馆也由于缺乏中医药专业人才而处于关闭状态。
基层医疗机构是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三级诊疗制度的薄弱环节,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更是人民健康的守门人。因此,应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让群众享受到更均衡的优质医疗资源。
首先,多渠道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制定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定向培训制度,科学规划与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以培养能胜任“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慢病善管”的全科医生岗位的技术人员为目标,建立适宜的规培计划及学制。根据实际需求实施本地户籍属地化定向招生,增加家乡服务黏附性,可以灵活降低招生标准,特别是面向农村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为了避免定向培养人员完成学业后“留不住”“用不上”,培训机构可在培训前与定向生签订培训完成后返回基层工作时限合同,违约者将被追缴培训费。定向生培养实行“区管社区用”或“县管乡用”制度,给予相应职业编制保证,并比照上级医疗机构制定统一待遇标准。政府可制定相应监督机制,利用现有区域优质医疗资源,以紧密型医联(共)体模式管理基层医疗机构。
其次,保证基层医疗技术人员薪酬待遇。建议各级政府根据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出台具体的、可实施的薪酬方案。在加强绩效考核监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绩效管理制度,激发动力,提升待遇。对于尚没有盈余的基层医疗机构,要制定保障待遇的工资标准。同时,保障基层卫生机构技术人员职业成长机会,在职称晋升及聘任制度方面应有倾斜政策。
再次,放宽或取消编制限制,因地制宜设定基层医疗机构编制。基层医疗机构的编制不能以人口基数为准,而要按照实际机构设置、科系设置、服务范围、倒班情况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设定。还可以将基层医疗机构编制的制定权力下放到县区,且新增的医疗机构编制不受县区事业单位编制总数限制。村卫生室可纳入事业单位编制,村医可享受相关待遇。
最后,统筹管理区域资源,满足全方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行业主管部门应统一、合理、有序地安排区域医疗资源对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例如,综合医院对接基层医疗服务、妇儿医院对接妇幼保健管理、省市疾控中心对接区疾控公共卫生管理等。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任用方面,开展地方综合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对应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年限制度,中级职称技术人员晋升高级职称需至少在基层工作两到三年;大力实施紧密型医联(共)体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轮转制度,轮转周期一般为三年;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延聘专业技术人员,允许延返聘退休医务人员继续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作者单位:本溪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