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底以来,哈尔滨等地凭借其高性价比消费及花式宠游客火爆出圈,且热度进一步向周边城市辐射。2024年元旦期间哈尔滨游客量达到304.79万人次,旅游收入59.14亿元,这份旅游经济成绩单创下了历史峰值,使这座老城成为开年旅游热度最高的城市。据大数据测算,2024年春节假期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1009.3万人次,同比增长81.7%,实现旅游总收入164.2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35.4%,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均创新高。回顾2023年以来的文旅热点,其共同的特质是文化力量与人文价值的彰显。
多种原因打开“尔滨”旅游热
刚刚过去的冬季,哈尔滨旅游热度持续升温,不仅使当地旅游经济放量增长,也使哈尔滨的冰城文化重新被挖掘,呈现出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人文与经济互动发展,文化赋能、以文兴业的旅游经济新态势。
第一,受冰雪运动及冬奥会影响。哈尔滨抢抓后冬奥时期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以自身资源优势,通过冰雪大世界、冰雕艺术展览等旅游景点和滑雪、雪滑梯等冰雪项目带动游客的旅游热情。同时,哈尔滨作为2025年亚洲冬季运动会的举办城市,运动赛事也拉动了旅游热度,成功吸引游客的关注,推动了冰雪旅游的蓬勃发展。第二,“冷”资源助推“热”产业。哈尔滨打造了一系列世界级的冰雪景点,使之成为当地的地标,在全球范围内展示了哈尔滨冰雪旅游的独特魅力。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是世界最大的冰雪主题乐园,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则是中国规模最大、开发最早的雪雕展览。亚布力滑雪场、雪乡、“北极”漠河、“东极”抚远等景区景点,都是热门旅游项目。第三,人文旅游资源富集,老景点展现新活力。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拥有415处历史文化特色建筑,如中央大街、圣•索菲亚教堂、和平艺术电影院、亚细亚电影院,还有重建的格拉祖诺夫音乐学校、犹太老会堂,历史文化传承与异域文化交汇,使这座城市充满欧陆风情与深厚的历史底蕴,传统景点成功转化为时尚的旅游目的地,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第四,打造文化IP促进城市营销。自冰雪大世界“退票事件”反向圈粉后,哈尔滨政府顺应游客需求和网络规律策划了“逃学企鹅”“歌声里的黑龙江”等一系列高流量IP,刷新了这座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城市形象。游客掀起的网络热梗“南方小土豆”“广西小沙糖橘”也频频出圈,哈尔滨甚至被游客以拟人化的方式亲切地称为“尔滨”……哈尔滨话题流量一再攀升,持续收获注意力经济。市场化的文化创意为城市带来了活力,也吸引了更多游客。第五,优化旅游服务与口碑效应。从机场空姐跳舞迎客,到索菲亚大教堂上空用无人机升起的人造月亮,再到驯鹿游街、交响乐进商场、冻梨摆盘……从游客思维出发做服务,注重游客旅游体验,将服务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弥补基础设施短板,做优公共服务,擦亮了哈尔滨冰雪旅游的城市名片。第六,贸易繁荣带动商务会展与旅游经济。作为“一带一路”中欧班列“东通道”重要口岸城市,哈尔滨处于东北的区位劣势正加速转变为向北开放的贸易优势,成功吸引商务人士和会展活动涌入,增加了城市知名度,各地人口涌入带来旅游口碑,使哈尔滨成为休闲度假的热门地,为地区经济注入了新动能。
人文价值助推旅游经济进入繁荣发展新阶段
疫情之后旅游经济迈入繁荣发展的新阶段。从2023年淄博的“进淄赶烤”,到贵州黔东南的“村超”“村BA”出圈、古都洛阳的唐装潮……传统旅游目的地翻红,新晋“网红”城市出圈,这些都是文旅融合的成功实践。疫情之后,旅游经济的消费释放,正体现出“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文化发展则赋予经济发展深厚的人文价值”。文化与经济对城市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城市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期待、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而“以人为本”的旅游经济突出其满足人民旅游消费新需要的人文价值,正是把人文底色注入城市发展、经济转型和城市营销之中。从哈尔滨的走红不难发现,打造地方文化魅力,以人文兴业、以真情润城、以服务惠民、以场景创新,是人文与经济互融互生的发展正途。
政府搭台全民参与,社区扮演关键角色。哈尔滨从规划冰雪文化之都到打造一系列旗舰景区,政府直接推动了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同时,社区的积极参与也有利于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如社区居民免费接送旅游者,充当城市的“导游”和“服务员”;餐馆为南方游客提供切好摆盘的东北特产冻梨等,全民主动服务精神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也为城市树立了友好、热情的“市格”。政府与社区的主动作为促进了旅游生态系统的构建,为城市旅游经济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更为丰富和可持续的力量。
场景营城,旅游经济进入空间消费新阶段。198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特里·克拉克(Terry Clark)提出的关于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场景理论将对城市空间的研究推向文化消费实践层面,使城市的文化与符号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新动能。旅游经济由城市吸引物消费向城市场景消费转变,其中场景营造不仅是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空间,更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哈尔滨以冰雪之城的特色吸引着大量游客,推出冰雪娃娃、冰雕、雪雕等场景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营造了白色浪漫。同时,还致力于创新文化空间的营造,如在松花江上放起热气球、广场跨年夜打铁花,以及用无人机升起人造月亮等,使旅游场景更加多元化。
体验经济与情绪消费打造独特文旅体验。21世纪是体验经济的时代,体验经济是服务经济的延伸,强调满足顾客的感受,用服务和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美好的体验。游客在哈尔滨感受凛冽的冰雪之美与东北人的热情豪爽,在冰天雪地中品尝一口冻梨、吃一根马迭尔冰棍……这种切身体验成为旅游经济的新亮点。同时,情绪消费也在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哈尔滨冰雪场景的冷与东北人性格的热为游客创造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这种情绪共鸣与场景融合使旅游经济不仅是空间的消费,更是情感的契合。
文旅融合引导新消费,旅游赋能效应增大。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引发新一轮文化消费和旅游支出。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市场逐渐释放活力,推动了旅游业内部市场的快速扩张,旅游业赋能城市经济效应增大。哈尔滨以其独特而丰厚的资源推动新一轮旅游消费热点,游客来哈尔滨不仅是为了寻找冰雪之美,更希望深度体验当地的历史、文化与民俗。
哈尔滨旅游热展示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巨大潜力,体现出我国在旅游经济方面释放的巨大消费力。伴随着旅游经济持续升温,旅游模式逐渐从人找城转变为城找人,哈尔滨有效的城市营销带动全国各地文旅业持续向人文价值要效益,各地文旅部门频频出招,希望承接更多游客,政府引领、全民参与,共同打造国内旅游市场的繁荣。在新阶段,旅游成为一种休闲体验、情感体验,其发展呈现更加多元化的态势。当下“网红”城市频频亮相,既有城市营销带动旅游经济繁荣发展之实,也有旅游经济促进城市文化治理之需,文化的内生动能正在不断释放。从“网红”到“长红”,需要文化与经济互促共荣,持续发力。“尔滨”冰雪热反映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规律,顺着这样的逻辑做个猜测,在旅游经济不断创造历史新高的当下,2024年春暖花开,新的旅游热点又会在哪里出现?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