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健康不仅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石,更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应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以健康乡村建设为笔,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命线”,谱写出乡村全面振兴的璀璨华章。

夯实健康之堤,构筑生命防线,铸就乡村全面振兴坚实根基。实现全民健康,农村居民不能缺位。农村居民实现从“看病难、看病贵”到“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的转变,正是我国乡村医疗卫生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证明,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写照。但当下农村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与农村居民需求之间还存在不小差距,要进一步做到“有良医、用良药”,持续发力健康乡村建设时不我待。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为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近期出台的《关于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又为乡村健康建设提供了更为具体的行动指南和路线图,不仅强调了提升乡村医疗服务水平、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发展中医药服务等重点任务,更是将健康理念深植于乡村振兴的每一个环节,深化拓展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水”。

把稳健康之舵,锚定前进方向,擘画乡村全面振兴宏伟蓝图。健康乡村建设既是健康中国战略在乡村的具体实践,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一批批优秀乡村医生“进乡”,一件件重要医疗设备“下乡”,还有远程医疗“联乡”,更高质量的农村医疗服务和医疗资源在田野上开枝散叶,守好医疗服务保障的“最前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协调联动,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落地生效,更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为农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织密乡村公共卫生的“防护网”;坚持中西医并重,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全面覆盖,更多元的就医方式惠及广大农村百姓,铺就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的“高速路”;有山青水绿、也有鸟语花香,更美好的乡村人居环境描绘出健康生活的底色,擦亮农民群众宜居宜业的“点金石”;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健康知识入脑入心,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蔚然成风,提振乡村全面振兴的“精气神”。

激发健康之力,凝聚发展动能,打造乡村全面振兴强劲引擎。健康乡村建设不仅关乎个体健康福祉的提升,更对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促进农村医疗水平提升,将有效减小城乡之间医疗服务水平的差距,不仅满足了农村居民的就医需求,还能缓解城市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推动全民医疗卫生事业均衡发展;另一方面,医疗水平的提升将带动农村康养产业链条发展完善,进一步强健乡村振兴的经济根基,为实现共同富裕赋能增力。更为深远的是,健康乡村建设是人的建设,我们不仅是在构建一片片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更是在培育一群群拥有健康体魄、积极心态的新时代农民。由表及里塑造健康的体魄,自内而外提振昂扬的面貌,新时代的农民将成为乡村振兴的推动者、创造者和受益者,为健康和美乡村建设贡献不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