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建设 > 宣传亮点
优秀作品浸润心灵 红色文化铸魂筑梦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
[大] [小]
2023-01-05
编者按:12月17日,《团结报》整版刊出民盟成都市委联合出品的红色音乐话剧《火种》系列报道文章。该音乐话剧由民盟成都市郫都区总支等承办,民盟盟员李仁东、李宗明担任制作人。《火种》是民盟成都市委献礼中共二十大召开,依托民盟文化主界别优势,发挥文艺界盟员特长,与多部门联合策划实施的一部作品,作品演出后获得观众热烈反响好评连连,并作为民主党派组织参与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增强文化自信的优秀案例在《团结报》“传承中华文明 增强文化自信·民主党派在行动”专栏首篇刊登。
.png)
.png)
▲民盟成都市委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 何立新
红色音乐话剧《火种》是近年来民盟成都市委立足文化主界别优势,发挥文艺界盟员特长,精心策划实施的一部作品。在作品选题上,我们考虑既要唱好红色主旋律,挖掘成都地方红色基因,又要有盟味、有盟员身影。最终我们选择以民盟前辈熊佛西创立的学校中的中共组织的革命活动为主线,反映郫都地区英雄儿女与反动派斗争、获取胜利这一主要内容。
在项目统筹组织、作品策划和创作、演出排练和表演过程中,民盟盟员特别是青年盟员发挥了中坚作用,体现了团结合作、技术过硬、富有创造力的特点。从演出效果看,在场不管是经历丰富的老人,还是尚在读书的学生,都受到极大感染,对红色年代的革命热潮、众多先辈的英雄事迹由衷向往和钦佩。在简阳市双井村,通过直播观看演出的村民们也很受震撼,热情表达了他们观看的感受。这对民盟成都市委策划完成整部剧是很大的鼓励。
民盟是文艺界有传统根基的民主党派,民盟成都市委近年来组织了一大批文艺骨干,通过文艺创作和演出,为广大市民特别是基层群众带来了文化艺术视听盛宴。这种文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一次次获得了成功。不管是民盟公益二胡班走进企业和社区,民盟艺术团演出慰问成都大运会场馆建设者,还是成都民盟书画院书画家们下基层送春联送作品,无一不是每到一处都掌声如潮,生动诠释了民盟“做好事、做实事”的宗旨。
这次观看《火种》直播的村民来自民盟成都市委对口帮扶的双井村。一直以来,民盟成都市委既对他们扶贫扶智,同时也在扶志扶心。优秀文艺作品中体现出的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精神能够让村民在感官欣赏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知道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创业艰辛但有志者事竟成。在掌握了生活技能实现共同富裕后,精神的丰富和提升是必须面对的问题。用优秀作品浸润心灵,红色文化陶冶性情,正确价值观引领人生,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完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使命。
今后,民盟成都市委将以这部剧的创作和演出成功为契机,再接再厉,继续坚持文化下乡下基层,带领更多优秀的文艺界盟员,激发文艺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png)
▲李仁东 《火种》共同制作人、民盟盟员、成都市郫都区教培中心主任
▲李宗明 《火种》共同制作人、民盟盟员、青年导演
在成都市文化馆,由成都市郫都区老年大学、新民场初级中学校联袂演出的红色音乐话剧《火种》,也是体现传承精神、高扬忠诚品格的表征。新民场初级中学校所在地吉祥寺(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有着充分的“红色基因”。《火种》围绕在地历史,将红色基因以话剧和音乐剧交融的方式予以舞台化呈现,既深刻再现了“那个年代”成都市郫都区(原名郫县)的真实生活场景和革命历史故事,也生动形塑了刘愿庵、黎静中、张云卿、熊佛西、张立民等革命英雄人物,给人以厚重的历史感和鲜活的在场感,并让人产生强烈共鸣与同理心。
《火种》兼收同属舞台剧的音乐剧和话剧之长,在50分钟左右的演出时间里,交代了近百年跨度中发生于吉祥寺的三个历史时期的故事:由新时代新民场初级中学校的师生对话,引出发生于吉祥寺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革命历史故事,以及正在发生着的学校加强艺术教育内涵式发展、传播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火种”的故事。《火种》还依次将《太阳出来喜洋洋》《水稻歌》《争执》《革命之火》《黄河大合唱》等歌曲巧妙融入,使故事、人物以艺术的形式、审美的情境相互交融——题材、故事、人物、主题因被音乐装点了的情节、细节、环境、氛围的有机展呈而具象可感、深刻感人;而情节、细节、环境、氛围也因题材、故事、人物、主题的历史蕴含而张弛有致、韵味悠长。在一定程度上,《火种》的“音乐剧+话剧”建构既大大增强了舞台艺术自身的感染力,又深化了显见的“传承+忠诚”的题旨。
20世纪的四川省立戏剧音乐实验学校是四川美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高校的前身。与其颇有渊源的新民场初级中学校的师生携手在地老年大学的师生,老少共演《火种》。这群非职业演员中最小的11岁,最大的73岁。这既可让在校学生于艺术实践中感受革命历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实现美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又能以艺术优长赋能旅游文化,促进属地党史教育和社会经济建设。
历史给了艺术家无限的滋养与想象空间;不忘初心,恪守使命,真实抒写历史,凸显其中最有价值者,自是艺术家的创作根本。同理,尊重历史,树立正确历史观并精益求精,按照艺术规律艺术化呈现革命历史,也是新时代中国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在某种意义上,音乐话剧《火种》就是体现这一认知的有价值的尝试,尽管它只是一个开始,还有很多可提升之处,离达至艺术精品的愿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双井村村党委书记王存斌:
民盟成都市委对口帮扶双井村以来,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升双井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组织针对乡村的迎新年文化汇演,举办民风文化宣传,帮助村精神文化长廊建设......特别是此次《火种》演出直播活动,群众热情很高、反响良好,观看方式方便,演出内容贴合群众喜好,大家纷纷表示欢迎以后继续举办类似的活动。
双井村四组村民周世艳:
《火种》这个演出非常好看,现在用手机直播观看也很方便,四川话听着很亲切、很有代入感,熊佛西教育报国的故事非常感人也很励志。我们和娃娃一起看的,很有教育意义。
.png)
红色音乐话剧《火种》于成都首演
责任编辑:赵以航
优秀作品浸润心灵 红色文化铸魂筑梦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 [大] [小] 2023-01-05
编者按:12月17日,《团结报》整版刊出民盟成都市委联合出品的红色音乐话剧《火种》系列报道文章。该音乐话剧由民盟成都市郫都区总支等承办,民盟盟员李仁东、李宗明担任制作人。《火种》是民盟成都市委献礼中共二十大召开,依托民盟文化主界别优势,发挥文艺界盟员特长,与多部门联合策划实施的一部作品,作品演出后获得观众热烈反响好评连连,并作为民主党派组织参与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增强文化自信的优秀案例在《团结报》“传承中华文明 增强文化自信·民主党派在行动”专栏首篇刊登。
▲民盟成都市委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 何立新
红色音乐话剧《火种》是近年来民盟成都市委立足文化主界别优势,发挥文艺界盟员特长,精心策划实施的一部作品。在作品选题上,我们考虑既要唱好红色主旋律,挖掘成都地方红色基因,又要有盟味、有盟员身影。最终我们选择以民盟前辈熊佛西创立的学校中的中共组织的革命活动为主线,反映郫都地区英雄儿女与反动派斗争、获取胜利这一主要内容。
在项目统筹组织、作品策划和创作、演出排练和表演过程中,民盟盟员特别是青年盟员发挥了中坚作用,体现了团结合作、技术过硬、富有创造力的特点。从演出效果看,在场不管是经历丰富的老人,还是尚在读书的学生,都受到极大感染,对红色年代的革命热潮、众多先辈的英雄事迹由衷向往和钦佩。在简阳市双井村,通过直播观看演出的村民们也很受震撼,热情表达了他们观看的感受。这对民盟成都市委策划完成整部剧是很大的鼓励。
民盟是文艺界有传统根基的民主党派,民盟成都市委近年来组织了一大批文艺骨干,通过文艺创作和演出,为广大市民特别是基层群众带来了文化艺术视听盛宴。这种文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一次次获得了成功。不管是民盟公益二胡班走进企业和社区,民盟艺术团演出慰问成都大运会场馆建设者,还是成都民盟书画院书画家们下基层送春联送作品,无一不是每到一处都掌声如潮,生动诠释了民盟“做好事、做实事”的宗旨。
这次观看《火种》直播的村民来自民盟成都市委对口帮扶的双井村。一直以来,民盟成都市委既对他们扶贫扶智,同时也在扶志扶心。优秀文艺作品中体现出的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精神能够让村民在感官欣赏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知道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创业艰辛但有志者事竟成。在掌握了生活技能实现共同富裕后,精神的丰富和提升是必须面对的问题。用优秀作品浸润心灵,红色文化陶冶性情,正确价值观引领人生,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完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使命。
今后,民盟成都市委将以这部剧的创作和演出成功为契机,再接再厉,继续坚持文化下乡下基层,带领更多优秀的文艺界盟员,激发文艺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李仁东 《火种》共同制作人、民盟盟员、成都市郫都区教培中心主任
▲李宗明 《火种》共同制作人、民盟盟员、青年导演
在成都市文化馆,由成都市郫都区老年大学、新民场初级中学校联袂演出的红色音乐话剧《火种》,也是体现传承精神、高扬忠诚品格的表征。新民场初级中学校所在地吉祥寺(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有着充分的“红色基因”。《火种》围绕在地历史,将红色基因以话剧和音乐剧交融的方式予以舞台化呈现,既深刻再现了“那个年代”成都市郫都区(原名郫县)的真实生活场景和革命历史故事,也生动形塑了刘愿庵、黎静中、张云卿、熊佛西、张立民等革命英雄人物,给人以厚重的历史感和鲜活的在场感,并让人产生强烈共鸣与同理心。
《火种》兼收同属舞台剧的音乐剧和话剧之长,在50分钟左右的演出时间里,交代了近百年跨度中发生于吉祥寺的三个历史时期的故事:由新时代新民场初级中学校的师生对话,引出发生于吉祥寺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革命历史故事,以及正在发生着的学校加强艺术教育内涵式发展、传播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火种”的故事。《火种》还依次将《太阳出来喜洋洋》《水稻歌》《争执》《革命之火》《黄河大合唱》等歌曲巧妙融入,使故事、人物以艺术的形式、审美的情境相互交融——题材、故事、人物、主题因被音乐装点了的情节、细节、环境、氛围的有机展呈而具象可感、深刻感人;而情节、细节、环境、氛围也因题材、故事、人物、主题的历史蕴含而张弛有致、韵味悠长。在一定程度上,《火种》的“音乐剧+话剧”建构既大大增强了舞台艺术自身的感染力,又深化了显见的“传承+忠诚”的题旨。
20世纪的四川省立戏剧音乐实验学校是四川美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高校的前身。与其颇有渊源的新民场初级中学校的师生携手在地老年大学的师生,老少共演《火种》。这群非职业演员中最小的11岁,最大的73岁。这既可让在校学生于艺术实践中感受革命历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实现美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又能以艺术优长赋能旅游文化,促进属地党史教育和社会经济建设。
历史给了艺术家无限的滋养与想象空间;不忘初心,恪守使命,真实抒写历史,凸显其中最有价值者,自是艺术家的创作根本。同理,尊重历史,树立正确历史观并精益求精,按照艺术规律艺术化呈现革命历史,也是新时代中国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在某种意义上,音乐话剧《火种》就是体现这一认知的有价值的尝试,尽管它只是一个开始,还有很多可提升之处,离达至艺术精品的愿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双井村村党委书记王存斌:
民盟成都市委对口帮扶双井村以来,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升双井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组织针对乡村的迎新年文化汇演,举办民风文化宣传,帮助村精神文化长廊建设......特别是此次《火种》演出直播活动,群众热情很高、反响良好,观看方式方便,演出内容贴合群众喜好,大家纷纷表示欢迎以后继续举办类似的活动。
双井村四组村民周世艳:
《火种》这个演出非常好看,现在用手机直播观看也很方便,四川话听着很亲切、很有代入感,熊佛西教育报国的故事非常感人也很励志。我们和娃娃一起看的,很有教育意义。
红色音乐话剧《火种》于成都首演
责任编辑:赵以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