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9日,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外大街磁器口东北角的“曹雪芹故居纪念馆”正式开馆,为人们了解曹雪芹身世、《红楼梦》的创作经历提供了新的平台,同时为北京中轴线又增加了一个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空间。
1982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张书才从清史档案中发现了一份雍正七年(1729)《刑部为知照曹頫获罪抄没缘由业经转行事致内务府移会》,上载“曹頫之京城家产人口及江省家产人口,俱奉旨赏给隋赫德。后因隋赫德见曹寅之妻孀妇无力,不能度日,将赏伊之家产人口内,于京城崇文门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间半、家仆三对,给与曹寅之妻孀妇度命”。经专家学者多方寻访,并对照《乾隆京城全图》上的标注,形成共识,确定“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间半”应为当时的广渠门内大街207号院。此院落位于清代崇文门外蒜市口街的中部,距我家大约500米,1999年,因两广大街拓宽道路,经市政府与相关专家学者研究,确定移址复建。开工前,我作为民盟盟员、崇文区政协委员,受时任民盟崇文区工委主委王金钟先生的嘱托,要持续推动“曹雪芹故居十七间半”的复建。自2006年起,我从区政协委员到市政协委员,从市人大代表到市人大常委,17年来我围绕推动曹雪芹故居复建问题,陆续提交委员提案、代表建议数十件。从推动故居复建到加强曹雪芹人物研究,从寻访曹雪芹在京遗迹到“主题散点串联式文物”活化利用,近20年来我进行了一系列调研、寻访,开展了“曹雪芹在京遗迹标识工程”课题研究,对曹雪芹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和深刻的思考。
一代文豪曹雪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小说家,是西方学者评选的《世界100位文学家排行榜》中唯一的中国小说家,其著作《红楼梦》被翻译成100多种文字,让全世界叹为观止。曹雪芹与红学研究不仅有雄厚的专业基础,还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有4000万的红学爱好者,全球有近1亿的“红迷”。
200多年前,曹雪芹随家人沿大运河来到北京城。他在北京生活了30多年,写下了不朽的名著《红楼梦》。我从10岁开始读红楼,30年后因推动“曹雪芹故居十七间半”复建,而重新拿起《红楼梦》,这座邻居的院子也引发了我对这位文学巨人在京生活遗迹的追寻并乐此不疲。从1982年在清华大学的讲座中我得知西山黄叶村发现了曹雪芹的生活遗迹,到20年后我获悉邻居的小院——广渠门内大街207号竟是御批的曹雪芹曾经居住的地方,政协委员的责任和红学爱好者的追求,让我在之后的20年中不间断地进行调研和建言,以推进曹雪芹故居的复建。同时,我也开始在北京城、在中轴线附近找寻曹雪芹撰写《红楼梦》和生活、学习、工作过的地方,寻找在《红楼梦》中提到的北京地名。通过20年的研究,我初步勾勒出了曹雪芹在北京30余年的人生轨迹。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曹頫之侄。雍正七年(1729)时任江宁织造的曹頫因骚扰驿站案家产被查抄,同年遵《刑部移会》御批,曹雪芹随祖母、母亲返回北京居于“崇文门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间半”。
在北京与曹雪芹有关的还有两座著名的王府。一座是位于西城区新文化街北侧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克勤郡王府(平郡王府),现为第二实验小学。据《爱新觉罗宗谱》记载平郡王讷尔苏名下“嫡福晋曹佳氏,通政使曹寅之女”,曹佳氏是曹雪芹的姑母,由康熙皇帝指婚给平郡王讷尔苏,后讷尔苏的王爵由长子福彭承袭。第七任平郡王福彭是第一代克勤郡王岳讬的后裔,也是曹寅的外孙、曹雪芹的姑表哥。
还有一座是同样位于西城区新文化街克勤郡王府迤东仅100多米的诺尼贝勒府。这座王府现在是鲁迅中学所在地,清末这里开办了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诺尼也是岳讬一支,于康熙年间因战功获贝勒爵位,其贝勒府奉旨建在克勤郡王府东侧。因此,克勤郡王的后代习惯把西面的克勤郡王府称为“西府”,把东边的诺尼贝勒府(斗公府)称为“东府”,颇有《红楼梦》中荣宁二府的味道。因与福彭的表兄弟关系,曹雪芹常在东西两府走动。
西单北大街东侧有一座院落——小石虎胡同33号,其在清朝时是专为八旗皇室子弟开设的官学右翼宗学府,旧称虎门,后在此建立了蒙藏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少数民族党支部的所在地,也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约在乾隆十年至乾隆十九年(1745—1754),曹雪芹曾在右翼宗学担任司业。正是在这里,他结识了好友敦诚、敦敏兄弟,他们写过不少关于曹雪芹的诗,这里也是曹雪芹酝酿撰写《红楼梦》的地方。敦诚所作《寄怀曹雪芹》写道,“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正是对这段难忘日子的记录与回味。
曹雪芹为专心撰写《红楼梦》离开了右翼宗学府,返回崇文门外蒜市口的住所,还就近遍访了广渠门内的寺庙和周边的手工艺作坊。在撰写《红楼梦》之余,他还开始编纂另一部书稿《废艺斋集稿》,这是后话。
谈到曹雪芹与北京城,还必须提到位于大运河附近的两个地方,一处是通州张家湾,这是曹雪芹随祖母、母亲回到北京最先落脚的地方。张家湾有曹家的当铺、染坊,《红楼梦》中提到的花枝巷、小花枝巷等地名在张家湾都有同名街巷。还有一处是位于通惠河庆丰闸东南的水南庄,曹雪芹与敦诚、敦敏兄弟及一干好友常沿通惠河到水南庄“望东楼”集饮。敦敏《懋斋诗钞》中有一首《二闸迟敬亭不至》,“临风一棹趁扁舟,芦岸村帘分外幽。满耳涛声流不尽,夕阳独立小桥头”,便是对通惠河风光的描写。敦诚《潞河游记》也赞美通惠河两岸如诗如画的风景,他写的“夕照台前烟树合”一句有小注“北有金台夕照”,那是“燕京八景”之一。当然还有敦诚《寄怀曹雪芹》中提到的“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指曹雪芹作为正白旗包衣,婚后定居于西山正白旗黄叶村。
为系统研究展示曹雪芹的一生,让陈列在大地上的“主题散点串联式文物”活起来,自2021年起,我促成北京设计学会会同北京印刷学院承担了北京市文物局“曹雪芹在京遗迹标识工程”课题研究,在中国红楼梦学会、北京曹雪芹研究会等专业组织指导下,经过反复调研、设计、论证,2022年7月正式发布了“曹雪芹在京遗迹标识”,为“主题散点串联式文物”的传播、展示做出了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