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之进展,以时代和世纪为“单位”。只有极少的人能以“过来人”的身份评说自己对于整整一个世纪的感受——我们通常尊称他们或她们为“世纪老人”。

大多数“当下人”,仅能以“过来人”的感受谈论某几个时代。

关于人类社会之进展,史学家们的形容大抵是“螺旋式上升”,如同踏螺旋梯更上层楼。仔细想来,“螺旋式上升”也是时代的延续,时代是世纪的前提。

时代与时代的关系是怎样的?

我们说“一个新时代开始了”,“翻开了历史的新一页”或“新篇章”,究竟是在表述什么?

诚然,“新时代开始了”的说法肯定是成立的——这不仅是时间概念,还往往浓缩了主要的时代特征,如工业时代、科技时代、信息时代、冷战时代、经济腾飞或危机时代。并且,还往往能从军工,文艺,人的价值观、消费观等方方面面,细分出林林总总的时代概念。

但——一言以蔽之,不论怎样分,怎样形容,有一点肯定是不争的事实,即——时代与时代的关系,根本不可能像盖房子打隔断墙般,深筑地基截然分开。

我认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我认为时代和时代的关系像房顶瓦,是一片压一片,一排压一排,赓续不断地往上铺就的。区别仅仅在于,人类社会不是一幢房子,而是一项内涵多元又极其复杂的由种种系统所组合的浩大“工程”。

正因为如此,时代和时代的关系,根本不可能没有重合部分,像房顶瓦不可能没有重合部分。

既有重合的部分,便形成了此中有彼、今中有昔、新中有旧、助推力伴随着后坐力、适应伴随着不适应乃至抵拒的复杂关系。

然而总趋势必定是向前的,向上的。即使一个时期看起来是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但总趋势不可改变。

深入研究时代与时代之间的重合部分究竟存在着怎样的矛盾,对于清醒地总结和汲取以往时代的经验、教训,充分评估新时代的发展优势、潜力、民生诉求和民心所向,乃是每一个希望摆正自己和时代之关系的人的必修课。

而要修好这一课,离开“客观”二字是背道而驰的。如何较客观地看待从前,需要全面些的视域,如何较客观地看待现在,尤其需要全面些的视域,否则便会成为“九斤老太”或以往时代的迷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