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咸丰九年(1859)三月,咸丰帝召见浙江按察使段光清,详细问询浙江政事,继而好奇地问:听说浙江人皆呼你为“青天”,天下做官的那么多,何以独呼你为“青天”?段光清答:臣平日为官,并没有做过异于常人之事,只是知晓为官本分,尽心做应做之事。民间有一联,“有工夫皆为赤子,无云翳便是青天”。我受命保境安民,能通达圣意,毫无抑塞,所以被百姓呼为“青天”。咸丰帝又问:百姓如此爱戴你,对你有所馈赠么?段光清答:有万民衣、万民伞,有德政匾、德政碑,还有在我所治地方建生祠。咸丰帝含笑点头。此间数日,咸丰帝连续五次召见段光清,向他咨询国事,并赐以“平易近民”金色御匾。

通达民情

段光清初入仕途已经47岁,却不减雄心壮志。赴浙江任知县途中,段光清投宿南陵乡村客栈,看到附近有一书馆,便与塾师叙谈,说起往昔水灾,官府照旧征粮,几致激起民变,便询问官家有何法不致民变。塾师笑道:村野儒生,不敢轻言时务;不过,官若通达民情,就不至于生变。段光清回到客栈,夜不能寐,仔细回味,禁不住感叹:通达民情,最为扼要。

在省城候补一段时间后,段光清正式出任建德知县。按照惯例,凡新官到任,一切轿伞仪仗,无不新制。段光清一概从简,没有重新添置。县官新上任后,省府上司通常要推荐一些人到县官身边做幕友(师爷)或书吏。新官往往顺水推舟,照单全收。可是,当知府给段光清推荐幕友的时候,他却婉言谢绝,知府颇不悦。

任建德知县期间,段光清秉持通达民情的理念,顺应民意,兴利除弊。他不畏豪强,果断查封烟馆,禁止赌博;他赈济有方,使众多穷人度过灾荒;他处理民间纠纷与案件,依事实,讲情理,明断曲直,公平裁决。在建德为官两年,段光清贴近百姓,抑恶扬善,扶贫济困,赢得百姓钦敬。有一位乡间长者感叹:段太爷在我建德,民间情形无不知晓。

此后,段光清转任慈溪、江山、鄞县等地知县。每到一个地方,他都始终保持亲民务实作风,励精图治,政绩突出,“段青天”的美誉在民间渐渐传扬。与此同时,他以精明能干闻名浙江官场。不管多么艰巨棘手之事,只要经他承办,无不迎刃而解。

平息民变

清咸丰二年(1852)春天,宁波鄞县乡民聚众请愿,焚烧府县署衙,县官仓皇逃遁。乡民闹事,震惊省城,段光清临时调任鄞县知县。

临危受命,段光清沉着应对。先拜见宁波知府,再与鄞县县丞会面,仔细询问具体情况,得知起事的主谋是监生周祥千,领头的是张潮青、俞能贵。

不日,段光清只带一名书吏、一名差役,举着“鄞县正堂段”的纸牌子,前往东乡实地走访。老百姓见新知县来了,并不惊慌。段光清问乡民:“事情闹到这地步,你们真打算在全县造反?”乡民说:“哪里敢造反?以前不过听周祥千说,完粮有红白两封名目,这样太不均平。所以,我们联络乡亲进城,要求平均粮价,但官府不理睬。”

所谓“红白两封”,就是当地征粮实行“双轨制”,士绅大户纳粮用红封,2000多钱折银一两,而小民用白封,3000多钱才折银一两。双重标准,显失公平。

段光清认为乡民的诉求合理,同时又责问:“县衙都被你们烧了,还说没造反?”乡民感到有些惶恐,段光清告诉他们,每户人家写保证书不参与闹事,并答应照常纳粮,将来抓捕周祥千时不牵连他人。乡民将信将疑,书吏劝导说:“段太爷以前做过慈溪县令,你们鄞县人也知道,他是不会欺骗老百姓的。”乡民对“段青天”早有耳闻,于是依照他的要求行事。

稳住了老百姓,段光清向省城下来的按察使、盐运使建议,不要对百姓用兵。但前来平乱的将领希图邀功,宁波知府急于一雪前耻,按察使性情刚愎,最终决定出兵镇压。官兵前往南乡捉拿周祥千扑了空;又往东乡石山衕捉拿张潮青、俞能贵,也没抓到,就烧毁民房,抢掠财物,又抓了13个乡民回城。老百姓非常愤怒,决意联手抗争到底。3月26日,数千官兵在东乡羊庙与乡民交战,20余名文武官员、200多名士兵被打死,领军张协台战死,一名参将被俘。

官兵惨败,乡民士气大振。按察使不知所措,只好让段光清收拾局面。段光清不带一兵一卒,雇两名轿夫,让一名衙役举着知县招牌开路,前往东乡石山衕。李芝英是张潮青、俞能贵的“军师”,段光清任慈溪县令时就与他熟识。这一次,两人相会石山衕,谈判商定,官方释放13人,乡民交出被俘参将。段光清答应平粮价、定盐界,民众心气平顺了,表示不再起事。不久,周祥千投案自首,张、俞两人也落网。除这三人担罪被处死外,其他人不予追究。段光清不动一兵一卒就化解了矛盾,避免了官逼民反的悲剧重演。

善断民案

段光清任鄞县知县时,一次微服出行,望见一家米店门前聚集多人,嘈杂喧闹,原来是一个进城为父亲请医生的乡下人路过米店时不小心踩死米店的毛鸡儿,店老板索赔900钱,但乡下人只带了二三百钱,不够赔偿,因此争吵起来。

听了乡下人的陈述,段光清便问:“一只毛鸡儿能值多少,为何索赔900钱?”

乡下人回答:“店老板说,这只毛鸡儿是特种鸡,只要几个月就能长到九斤。按市价计算,一斤鸡可卖100文,九斤的鸡值900文。他索赔900文钱,小人难以偿还。”

段光清笑了笑,对乡下人说:“这个索赔数额不过分。你走路不慎,踩死人家鸡儿,没什么好说的,照店老板的要求赔偿就是。”

乡下人叹息:“不是我不赔偿,实在是没那么多钱!”

段光清说:“钱不够,可以把衣服当了;还不够,县太爷我与你凑足。”

围观者顿时惊愕,真是耳听为虚,原来“段青天”也是昏官,竟然如此断案!他们虽不敢大声诘问,但窃窃私语,骂县官昏愦。既然县官发话了,乡下人只好含泪脱去上衣,把它当了300钱,连同身上带着的300钱,一并付给店老板,还差300钱,段光清替他补足。

店老板拿了钱,眉开眼笑,谢了段光清,转身就走。段光清却叫住店老板,说案子还没有断完。乡下人与路人又围了过来,只见他慢条斯理对店老板说:“你说毛鸡儿饲养数月可至九斤,饿肚子是长不到九斤的。俗话说,斗米斤鸡。鸡生长一斤,需食一斗米。现在毛鸡儿已死,不再吃食了,不是替你省下九斗米么?今天人家赔了你九斤鸡的钱,你也得把省下的九斗米还给人家,才算公平合理吧。”

围观者跟着附和,竖起拇指为段光清“点赞”。店老板一时语塞,只好遵从判决,取来九斗米赔给乡下人。

这个小小案例只是段光清断案的缩影。在《镜湖自撰年谱》里,段光清记述了许多断案故事。他办理案子,首先从查明真相入手,依据事实做出判决;在审理过程中,展现出能言善辩的才能与恩威并重的手段,也体现出同情弱者、抑强惩恶的情怀。老百姓称呼段光清为“青天”,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他亲民清正、断案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