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媒体的日益壮大,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媒体遭遇重大挑战。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先后印发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等。2019年,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为主题进行集体学习。2024年7月,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
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新兴媒体以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及去中心化的个性内容选择,吸引越来越多的受众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和收看视频节目。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动态画面传播”优势已全部被新媒体继承,而其被动接收信息、制播流程冗长、收看时间和设备受限等不足却被新媒体抛弃。如何拥抱“大智移云”的新型互联网时代,积极革新转型,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传统广播电视主流新闻媒体当前亟待破解的难题。
新时代下传统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优势
官方背景优势。我国的广播电视主流新闻媒体拥有官方支持,作为“党的喉舌”和重要的宣传思想阵地,具有不可撼动的公信力优势。据《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2021中国现代信用发展指数”显示,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广播、杂志、电视牢牢占据公众心目中公信力最强的媒体类型位置,与2020年、2019年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新媒体中,微博排名最高,但其排名在传统媒体之后,处在第五位;排名第六至第九的依次是户外广告媒体、网络自媒体、手机报、微信。
专业内容制作人才与体制机制保障优势。更加专业化的内容制作人才是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又一大优势,全国超30万的广播电视从业者中,大多数技术人员系统地接受了专业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新闻采编、设备技术等职业技能培训。而且,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拥有大量的合作专家,专业化程度高。同时,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依托官方媒体的优势,能获得重大事件的采访和拍摄制作机会,且有大量的独家转播权等。
内容素材库及其版权优势。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经过长期经营,拥有海量的原创节目素材及其版权,其他非原创拍摄取得的节目素材也拥有合法的授权,这是新媒体所不可比拟的。
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央视)为例,其依托国家电视台的影响力、优质内容及知名栏目、大型活动策划执行能力以及强大的专业人才队伍等优势,成功聚集了海量的观众群体。近年来,央视以“三微一端”为抓手,重点打造“央视新闻”、央视网和“央视影音”等系列品牌,构建了立体化传播体系,强化线上线下跨屏互动。据统计,截至2016年2月,“央视新闻”微博、微信、微视频及客户端“三微一端”用户达到2.3亿。央视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传播数据创新纪录,截至2月10日,全媒体累计触达142亿人次,较去年增长29%;新媒体直播用户规模达7.95亿人,新媒体端直播收视次数16.89亿次,比去年增长15.13%;“竖屏看春晚”直播播放量4.23亿次,较去年提升48.14%,连续三年创新高。
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挑战
首先,在新媒体大发展的时代,传统媒体不再处于新闻信息来源的中心地位。随着各类新技术的应用,受众掌握了获取信息的主动权,使得“去中心化”成为新媒体的首要优势。但新媒体大多是个体行为,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制作保障,其节目质量无法与传统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相比。
其次,数字化、智能化终端设备为观众的信息获取提供便利,其系统可以自动分析受众的收看收听习惯、内容喜好、选择时间等,从而向其主动推送内容信息,但这样的算法有时会成为“绑架者”,即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向受众推送同类信息,导致受众受到干扰或被暗示。
最后,新媒体因信息传播快捷、公众参与度高,深受社会大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喜爱。但因其缺乏如传统媒体审校流程的管控,也有可能带来信息恶意传播与互动内容失实、失控的风险。
美国媒介研究学者保罗·莱文森曾说:“媒介可以合作,以求贴近前技术环境,从而存活下来,媒介进化似乎有汇聚的趋势,合作的媒介各自履行延伸和复制的任务 。”媒体融合是伴随社会发展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发展趋势,也是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
创新复合型融合模式,拓展广播电视主流新闻媒体做优做强之路
做优做强广播电视主流新闻媒体,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探索有利于破解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要继续推进技术创新、制播机制、人才体制改革,推动我国广电新闻事业的全面繁荣和内容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笔者提出我国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融合发展做优做强之路——“广电+新媒体+多重公关+算法管理”的复合型融合模式,即继承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优势,创新采用“多重公关”发挥引领作用,应用新技术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重点对算法严格管控、循序完善。
善用算法,使其成为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做优做强的利器
算法是新媒体时代的特殊产物,它是伴随信息过滤技术的延续与发展,诞生的一种个性化信息推荐系统。如果算法单纯由设备和系统按照计算机逻辑执行,则属于纯商业行为;反之,如果算法被过度利用,则有可能导致受众被“洗脑”,从而影响更大社会事件的走向和发展,这一点是特别值得警惕、尤应加以研究的。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主流新闻媒体一定要在网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加强与主流新媒体平台的交流与合作,深刻分析和预判算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从技术和逻辑角度,对算法进行严密的管控和限制,从而更好地发挥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公信力高、专业化强、内容权威的传统优势,使算法为我所用,成为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做优做强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法宝利器。
传统广播电视主流媒体优势在多重公关上的实施路径
多重公关模式指的是,依托我国传统广播电视主流媒体优势,打造全覆盖、立体化、线上线下互动的具有多重公关结构的融媒体发展模式。
强化大型活动的系统化构建。继承和发扬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在大型活动举办领域的优势,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系统化且有针对性地策划、打造一批致力于弘扬积极的价值观、歌颂主旋律、引领新风尚的大型主流系列活动,通过融媒体多渠道展播,吸引最广泛的社会共鸣与互动。
重点打造系列品牌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等一系列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引发观众、媒体和社会层面的热烈反响,成为备受瞩目的文化潮流现象。各级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应继续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弘扬美学精神,并使之融入日常生活,充分利用自身在节目内容策划、制作与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优势,深入挖掘创新,打造一批能够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生命力的优秀品牌节目,为弘扬中国文化、中华文明贡献更大力量。
建立专家评论员智库平台。广播电视主流新闻媒体要与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高端智库建立战略合作,选择在新媒体领域有知名度、有影响力、有话语权的专家学者组建评论员智库平台;采用全媒体采编机制,将智库专家的观点、建议通过融媒体互动充分“发酵”,从而引导舆论走向正面和理性,汇聚和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推动融媒体复合式传播。在继承过去融媒体发展试点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同行的有益经验,整合打通各个媒体播出渠道,实现图、文、音、视同步的高互动性的复合式节目播出方式;强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视野宽广、技术精尖、知识全面的全媒体记者编辑团队;尤其在直播环节,充分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实现人、机与受众的高度无间互动,增强节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掌控舆论导向力与话语权。
数字技术手段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应用策略
广播电视主流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优势,通过与搜索引擎、新媒体平台、大数据平台的合作,及时征集和捕捉社会关切热点,经过筛选后确定为节目选题,从而在话题内容上与社会舆论同步甚至前移引领,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面对当前日趋复杂多变的媒体融合发展环境,广播电视主流新闻媒体要忠实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坚持以社会价值为主,制定严格的内容审查和制播制度,加强和夯实网络传播秩序管理,牢牢掌控话语权,坚守社会主义媒体舆论阵地,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着力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作者单位: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国有资产管理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