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乃至未来更长时期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一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和战略性意义的重大判断是在深入研判国际变局中的机遇挑战、系统分析中国国情特征、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为我们指明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光明之路、奋进之路。

中国道路,深圳探路。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后党领导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早已深深刻在了深圳的城市基因里。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深圳重任在肩、义不容辞,也必将积极作为、再立新功。

敢为人先,奠定深圳高质量发展根基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对高质量发展的求索始终贯穿于深圳城市发展史中。40余年来,深圳发展道路并不是一马平川,而是从一次次的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中,摸索出一条循序渐进的转型升级道路,从重视发展速度到发展质量,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9—1990年代初,深圳实行以“三来一补”为代表的工业化,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初步形成外向型的工业发展格局,打下坚实的制造业基础。1990年代初—2010年前后,“南方谈话”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深圳工业化走向模仿创新时代,“山寨”经济现象成为深圳工业化的新特征,大规模制造产业进一步发展。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深圳大量加工贸易企业被迫倒闭或转型,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需求愈加迫切。2010年前后至今,深圳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围绕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力,迈入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回首深圳40余年转型升级之路,正是这份敢闯、敢创、敢干的大胆探索精神引领着深圳在一轮又一轮转型升级中不断向上攀升,在一次又一次破解难题中开创新局,向着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

深圳作为国内率先发展地区之一,在领先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必然会更早地遇到各类发展的瓶颈。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供应链运行不畅,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各种矛盾问题交织汇集,这一切对处于改革最前沿的深圳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

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深圳改革发展寄予厚望。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深圳视察,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深圳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及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为新时代深圳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指引和前进动力。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不变的是“敢为天下先”的锐气和担当。深圳有责任、有条件、有能力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以鲜活经验在推动全国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笃行实干,结成深圳高质量发展硕果

新时代10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深圳高质量发展在奋勇前行中取得扎实成果。

跑出发展“加速度”。新时代10年,深圳经济发展实现了从“速度”到“质量”的转变:2016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万亿元关口,2021年突破3万亿元,成为全球3万亿城市中最年轻、极具活力与创新力的城市,为企业提供了蓬勃生长的沃土。2022年深圳通过全面落实国家、省稳增长政策,实施助企纾困“30条”、稳增长“30条”等组合措施,深入开展“万名干部助企行”“我帮企业找市场”行动,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1596亿元,助力经济稳中求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4万亿元,新增市场主体52万户,累计394万户,居全国城市第一,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厚植,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不断夯实。

提升产业硬实力。现代化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关键环节。新时代10年,深圳已基本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2.14万亿元提升至2022年的4.55万亿元,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全国城市“双第一”。2022年,深圳深刻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把实体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出台实施“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行动计划,着力解决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7.0%。

点燃创新“强引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新时代10年,深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圳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由2013年的584.6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682.15亿元,大幅领先国内大中城市,连续多年排名全国首位;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从2012年的0.80万件增加到2021年的1.74万件,连续18年领跑全国。与此同时,深圳高标准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科技平台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2.3万家。2022年新增全职院士17人,总数91人,高层次人才累计超2.2万人,人才集聚效应持续增强。

提升改革新动能。深化改革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突破成势,推动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全面覆盖、纵深推进。目前,先行示范区建设56项重点任务中,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等14项已经完成,海洋大学筹建等42项取得重大进展;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条授权事项全部落地,4方面18条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广;前海累计75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入选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迈上历史性新台阶。

办好民生“大小事”。新时代10年,保障民生福祉始终是深圳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2021年末,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8万元、增长8.2%,改革发展红利不断转化为民生福祉。持续优化医疗卫生体系,截至2022年底,三甲医院数量共计32家,全市社康机构总数达到881家,全科医生数达到8964名,市民健康的守护墙更加坚实。2022年新增基础教育学位超20万个,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2万套,更多优质资源均衡而充分地投射到城市的各个区域。

奋勇前行,共创深圳高质量发展未来

中共二十大报告重点部署了未来五年主要目标任务,指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等重点工作。为此,必须发挥好新发展理念的“指挥棒”作用。深圳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全过程,在经济、科技创新、民生保障、安全稳定等各领域各方面,不断破解新难题、实现新突破。如,深圳从2023年起大力推动的“工业上楼”计划就是破解土地资源压力难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一次重要探索。当前深圳“工业上楼”已规划72个项目,建造20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计划已排上日程,以高端制造业为引领的“工业上楼”模式正一步步打开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崭新空间。

勇当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拓荒牛”。2022年12月26日,中国共产党深圳市第七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精心擘画了深圳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路线图,提出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消费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等。2023年1月29日,深圳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对全年重点工作作出动员部署,同时举行2023年首批266个重大项目开工活动,总投资约3295.3亿元,2023年度计划投资约535.6亿元,抢抓投资先机。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深圳要着眼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在韧性城市建设、城市空间集约利用、实现“双碳”目标等方面先行示范,继续打造我国改革开放的典范窗口,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多“深圳方案”。我们期待着,这座“奇迹之城”再次书写新时代更加美好的“春天的故事”,向世界生动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和崭新篇章。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深圳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