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必须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总目标统筹推进,在强化科技支撑、培育人才队伍、激发改革活力、提供组织保证上持续发力。

强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科技支撑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以科技保障粮食安全。一方面,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等现代手段,切实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形成“高产、低耗、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提升农产品单产水平,保障粮食稳定供应,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另一方面,种子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以农林院校、科研机构为中心布局建设一批创新基地,加大优质种源资源培育研发力度,突破种业科技“卡脖子”问题,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以科技助推核心技术攻关。要依靠数字技术获取精准的农业生产数据,攻克药肥污染、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难关,建设高标准农田和智能化现代农业。基于物联网获取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等生产要素的动态数据,提高水肥使用效率,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推动农业生产精准化,大幅提升农业种植效益。以强有力的农业科技支撑进一步延伸农业的产业链、价值链,有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全面提升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的现代化水平,走出一条优质高效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道路。

加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要以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导向,引导科研人员真正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加速农业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服务效能。要从我国分散经营的具体农情出发,建立一支稳定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完善政策保障,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壮大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组织,营造全社会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的良好氛围,打通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培育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才队伍

人才是第一资源。农业领域人才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引才与引智并行,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现代化人才队伍。

挖掘培养农村本土人才。要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民,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大力推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着力培育乡村本土人才,打造新型职业农民。要积极发挥农村人才自身经验与比较优势,并将其转化为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动能,不断契合农业农村发展新趋势。

大力引进外来优秀人才。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等方式突出地区优势,吸引致富能力强的乡贤、专业水平高的农业科技人员以及涉农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发展创业。充分发挥引进优秀人才的专业优势,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村可持续发展。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工作环境,营造就业创业氛围,畅通人才发展渠道,完善人才保障机制,真正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有发展前途的职业,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持续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农业农村农民在拓展现代化发展空间上大有可为。农民集体迈进现代化,能释放巨大的创造动能和消费潜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新时代新征程要持续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培养在思想观念、道德理念、价值取向、科学素质、文化素养方面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农民,激发农民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不竭动力。

激发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活力

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新时代新征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须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立健全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体制机制,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要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立足我国“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坚持把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这条主线贯彻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始终。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根基和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不变的前提下,持续深化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尊重农民意愿,支持有条件的小农户发展为家庭农场。鼓励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为有经营意愿和经营能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在稳定农民土地收益的基础上,加快培育新型高水平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大力推动农业朝着标准化、集约化、组织化的现代化方向发展。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状况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绿色生态农产品的现实需求出发,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满足人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大力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方面,要严把生态安全关,规范农业生产过程,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健全农业种植投入监测制度和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制度,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让人民吃得安心。在农产品多元化供给方面,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稳定供应的基础上,顺应消费结构升级调整的新趋势,用好农村特色资源优势,做好“土特产”这篇文章,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让人民吃得顺心。

深化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要进一步突破城乡制度壁垒,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坚持大历史观,科学研判城镇化趋势,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完备的社会保障,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推动农民更好地融入城市。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养老、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向农村倾斜。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农村人居环境满意度,协调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以乡村建设行动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

提供农业农村现代化组织保

党管农村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切实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锻造高素质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全面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能力水平,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完善党领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健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村民自治、法治、德治、智治有机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突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创新“党建+网格化”等农村基层治理模式,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着力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领导力。

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要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不动摇作为红线贯穿农村基层建设全过程,进一步完善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目标定位、组织设置、职责任务,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有效覆盖,推动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以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架构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

锻造高素质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强不强,抓重大任务落实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锻造高素质农村党员干部队伍,要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目标任务,全面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干事创业能力和服务意识,培养一支政治觉悟高、带领共同富裕本领强的高素质农村党员干部队伍。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