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为农历庚寅年即虎年,惹人喜爱的老虎形象势必充斥大街小巷的商铺厅堂,2010年的春节又是2月14日,恰逢西方情人节,所以,属虎的和不属虎的人都会为这个虎虎有生气、浓情似火的年景而意气风发。但我暂且不说“虎年虎运”。因为作为地球生命大家庭一员的猫科动物之一——老虎在其进化的几百万年里,几乎一直以王者之尊而存在的,看看它额头上的“王”字花纹便一目了然。可当今,碰上了强势的、自私的人类,算是倒了霉运。“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老虎遇上人,神兽也失魂。

说起老虎这一物种的生存状况,真令我们喜忧参半,曾几何时,这些呼啸山林、威风八面的神兽,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狩猎手段的提高,原始森林的丧失,而几乎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老虎均分布于亚洲,一般被认为有8个亚种,20世纪初全球有虎10万只,可在20世纪的几十年里,就有3个亚种的老虎相继灭绝,它们是巴厘虎(1940年灭绝)、里海虎(1973年灭绝)和爪哇虎(1981年灭绝)。随着人类的发展,老虎在各地纷纷退出自然历史舞台,据记载,分布在新加坡的老虎在1949年绝迹;而厦门市1858年,杭州市1880年,福州市1894年,南京市1895年都还曾有华南虎;20世纪初期,罗布泊还有新疆虎;1964年在秦岭、1974年在山西原平都曾得到死虎。可悲的是,这都是该地最后确切的虎踪。2008年发生在陕西的令国人谈虎色变的“周老虎事件”乃是一个骗局、一场闹剧。令人痛惜的是,打虎除害的错误观念,导致在20世纪60年代全国被打死的老虎数以千计。而对虎骨、虎皮的需求,商业性的盗猎、杀戮,更使虎的命运雪上加霜。

所幸的是我国在1993年加入限制虎骨进出口的《濒危野生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特别是全国对枪支的收缴,对天然林的禁伐,这场人类对虎的绝杀方才有所收敛。遗憾的是,全国各地的老虎数量已是七零八落,所剩无几,分布于我国的东北虎、华南虎、印支虎、孟加拉虎全加起来,也不足百只,真是到了山穷水尽、时运不济的灭绝边缘。

如果说中国是世界上14个产虎国中虎种最多的国家,那印度则是世界上现存老虎数量最多的国家,尽管只有一种孟加拉虎。上世纪中叶,由于森林砍伐和过度猎杀,印度老虎的数量一度减少到数百只。1970年,印度成为立法保护老虎的第一个国家。1973年印度总理英•甘地提倡保虎计划,将虎立为国兽,划定了十余个虎保护区,到1984年野生虎的数量,已经由70年代的1872只,增加到4000只,到1989年,又上升到4334只。但是,在这个贫富悬殊、人欲横流的世界,保护终难抵御盗猎。上世纪80年代,猎虎取骨,走私到中国,成为印度虎被盗猎的主要威胁。虽然我国政府自从1993年禁止虎骨贸易以来,猎虎取骨的非法活动有所收敛。但进入90年代,特别是21世纪以来,印度虎的数量再度急转直下,据印度环境与森林部官员介绍,进入新世纪,野生虎数量只有3750只,其中1600只分布在28个老虎保护区中。近年,在这些保护区中,至少有5个保护区存在严重问题,其中一个叫萨瑞斯卡的老虎保护区最可悲,2003年尚有24—28只虎,2004年9月前还有16—18只,2005年以后,这里便虎迹全无了。老虎保护区竟然没有老虎可保护了,原因何在?2003年,我国拉萨海关查获一个从印度入境的动物贸易大案,一举截获走私虎皮31张,豹皮579张,水獭皮665张。之后,在云南瑞丽又连爆动物走私大案。当然,罪犯已受惩处,但这一系列不祥事态,引起国际社会轩然大波,国际上不得不认定,大型猫科动物皮张的主要消费国——中国。

无可否认,我国在禁贸虎骨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因入药需求对老虎猎杀的压力,提高了公民保护意识,也缓解了一些国际舆论的负面影响。但是,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利用虎皮、豹皮制作民族服装的现象,随着人们手头余钱的增多、追求奢华攀比之风的兴起,而甚嚣尘上。在市场上公开摆卖虎豹皮张及其服装的情况愈演愈烈。在印度、尼泊尔和我国走私截获的大型猫科动物中,少数是骨架,多数则为皮张。富而不仁,畸形消费,是导致偷猎的罪恶之源。

好在,老虎的消息也不都是负面的,2007年,印度环境调查局专家反映,两年前在西藏赛马节上见到的虎皮藏袍,没有再出现,市场监管逐步严格。2008年,一份关于印度老虎种群的普查数据正式公布,科考人员利用卫星定位和数以百架的红外线相机的影像辨认,使数据更为准确,但调查结果出乎人们意料,印度老虎远非此前预计的3000多只,而是1500只。数据显示,近年印度老虎数量下降了66%。

知耻而后勇!自从2005年萨瑞斯卡老虎保护区最后一只老虎被偷猎,印度政府开始成立老虎保护特别行动组。政府部门、科学家、动物保护人士为推进印度虎保护项目,合作行动,财长已签署一项5年计划,为保护项目提供1.4亿美元的支持;一支112人组成的保护武装进驻到老虎分布的核心地区;为拉贾斯坦邦空运一批亚成年雌虎,以解决这里的国家公园雄虎过多的问题……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栖息地在,老虎就有希望。国际保护人士在缅甸的野外考察也得到了令人欣慰的信息,缅北有一个大范围的老虎栖息地,大到几乎等于比利时的国土面积。除此,泰国、老挝的原始森林也都有尚且适合老虎生存的地方,这些国家的政府人士如是称:“谁也不想失去这些大猫,如果工作开展不难,开销不很大,在政治上也有益,干嘛不支持老虎保护项目呢。”

我们有一句俗语:“老虎带佛珠……”,在尼泊尔,保护人士真的为老虎戴上了“佛珠”,从1974年首次为老虎戴上项圈进行研究以来,这种科考相继在泰国、中国、老挝、孟加拉等国展开。而尼泊尔的另一卓有成效的保护是社区参与的森林保护项目,从1994年到现在,已有1500个这样的造林保虎团体,为老虎带来大片栖息地的同时,森林功能的恢复,也为水源的清洁、林产品的丰富带来了益处,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这种智慧不是上帝带来的,而是作为佛教教徒或印度教徒的分内之举。”

诚然,老虎不是吃素的,为避免人虎冲突,一些保护组织还安排了训狗师帮助社区居民,用狗来预警老虎,防患于未然。作为可能是虎的受害者、也是受益者的孟加拉国本地居民不无深刻地说:“如果没有老虎,森林也会死去,而没有森林,我们的生活也将毁灭。”

来自俄罗斯的消息也令人欣慰,远东地区的西伯利亚虎即东北虎,20世纪40年代仅有50只,随着人为影响的降低,作为老虎猎物的野猪、野鸡、驼鹿和狼的数量日益增加,老虎逐渐复苏。前苏联解体后,美国及一些国际组织开始介入这一地区打击偷猎的工作并为之买单,近10年来东北虎一直保持在四五百只(据最近调查显示,成年东北虎331-370只,幼年东北虎100只),占世界东北虎总数的95%,成为全球最大单独连续的老虎繁殖种群。随着森林居住人口的减少,人虎冲突自然也明显下降。

给虎一点阳光,生命就能灿烂。老虎的希望在于,目前,全球老虎数量尚有3000—4000只,老虎本身具有高度的适应力和繁殖力,孕期短,产子多,母虎孕期只有103天,一般每产4仔,18个月后,母虎就又能交配受孕。老虎保护的主要问题,不是数量的多寡(当然,野生虎也不能太少,人工虎不能太多),而是栖息地的大小。只要有条件适宜的大空间,就会有大希望。

随着人类环境道德和良心的发现、生态智慧的回归,生态文明的光辉终会普照大地,我们的护生情怀、人文关怀也将涉及包括老虎在内的芸芸众生。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上的一句话:“让我们共同呵护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