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扬雄曾论文章为“小”道,其名言是:“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今人将劣等文章呼为“狗屁不通”,指文章义理不清,行文不畅。若调侃而言,似也可将文章以“狗屁”而代称之。因此想到,于今文章不管是“大道”还是“小技”,是“狗屁不通”还是“大雅之音”,早已上升为学校教师“个人之仕途,全家之饭碗”,比“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来得更为贴身。

犹记某年岁末时,笔者所在学院按惯例将全院教师本年度所发表文章公示于众,并以不同质地分等而列。笔者立于公示榜下,眼见半墙文章名目,真乃“狗屁滚滚”。这其间又分三等,一等权威“狗屁”,二等核心“狗屁”,三等一般“狗屁”,后边开出各色“狗屁”可以领到的不等银子数目。

笔者并无意在此开心取笑,只想强调如今文章的重要性已关乎每位教师的“身家”乃至“未来”。因为第一要命的是评职称时必要有若干权威、若干核心。若权威、核心不够,即便有大量一般,也是白忙活一场。第二重要的是年终考核时有发表多少论文一项,此时若有权威、核心当然好,若无,用一般抵挡就有些费力。第三是得到实惠。于今发表一篇权威得奖金高者可达三五万,少者也绝不低于七八千,理由是为学校争了光。若是核心,只能小巫见大巫。若是一般,那就真是“一般”了。

正因为如此重要,教师们对此不满质疑之声高涨。首先,谁有权认定何为权威、核心?其次,权威、核心并非由国家统一制定颁布,而是由各校自定章程,这就为居间者上下其手埋下广大空间。再次,广大教师为鱼肉,有权者为刀俎。作为教师,尽管说了也白说,但是不说白不说。批评、抨击、牢骚几番浪潮过后,睁眼细瞧,那些条条框框,“我自岿然不动”。没办法,只好循规蹈矩。

接下来问题似乎更严重了。原先可以说,教师们一致对外,对体制进行批评。而现在一旦进入体制之内,为谋得自身利益,只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人托关系,识得某核心杂志老总,于是将一长文分拆,如悟空变小猴,一变为三,甚至为四。有人将一般充核心,核心充权威,且振振有词地找出“根据”。有人以短文充长文,以综述充论文,有人将听课笔记包装为论文集出版,有人将词典教材包装作专著充数。有人私下议论,有人上书揭发,有人匿名举报,有人求见领导。弄得领导不时检阅书山文海,从中剔出“滥竽”以示公正,却只能得到“不公正”的报怨。

事情到此并未了结,而是由学校向社会泛滥。那些被认定为权威、核心的杂志,上至老总、副老总,下至资深编辑、小编辑,便成了教师们“讨好”的对象。版面费固然要掏,吃吃喝喝,拉拉扯扯,自是题中要义。照搬官场那一套,用之惟恐不熟。腐败由此滋生不奇怪,腐败不由此滋生反而奇怪。

事情还在发展,已乘上权威、核心龙舟的杂志固然心满意足,而不少未能搭上龙舟的杂志岂能甘心?何况这权威、核心又非国家颁布的法律条文,还不是在运作中由某些人说了算!攻关由此风生水起,无非又是请吃送礼那一套。腐败再次蔓延,形成恶性循环。

由此,笔者愚见,杂志分等可变、可改,甚至可弃。进一步说,窃以为,此三者,乃腐败之温床,教育之痼疾,人才之大患。倘再问余,余有何见识?余以为:当年私立大学一年一聘制最好。教师不必以一校定终身。只要有人聘,一身可身兼多校多职。而废弃终身,教师自当努力。校长聘人,也必择良才。否则,良才不至,学生不来。学生不来,学校垮台。学校垮台,校长失业,此必校长诸人不愿见也。也就迫使校长诸人革故鼎新励精图治,出台更好的改革方案。

不揣愚陋,于群言堂上献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