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心自问,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个人的写作配得上这个伟大而艰难的时代吗?”在中国作协七届九次主席团会议结束后,作协主席铁凝发出了上述自问。
如果没有一定的身份与地位,将自己与时代相匹配,八成会引来贻笑大方。这番话出自作协主席之口,似乎够级别。但是,作协近年形象衰微,铁主席的话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吗?
不得不说,在花钱就能出书、出版社卖书号成为公开秘密的当下,作家称谓早已泛滥。抄袭门此起彼伏,有的“当红作家”抄袭后宣称赔钱可以、绝不道歉,作家的名声进一步被败坏。赵本山与宋丹丹的“白云与黑土”系列小品,将出书恶搞成厕纸,更是彻底嘲讽了“垃圾文学”的归宿。
文坛还流行一句话:好书未必畅销,畅销未必是好书。看看近年来的畅销书排行榜吧。有搭国学贩卖顺风车的,有靠炒作扬名立腕的,有凭网络玄幻杀入现实的;无病呻吟,标新立异,玩花活儿的形形色色,就是缺少对人生与社会具有现实影响力的作品。一面是老作家认为“人心不古”,教导寓意深刻的作品未必通俗有趣;另一面是新锐作家把前辈当“古董”,唯市场说了算,再加上历来的文人相轻,作家圈子纷乱犹如一锅粥。
随着人们读书减少,看影视剧越来越多,码字的同仁纷纷转场,争当影视编剧,流水线式生产的“影视垃圾”成批涌现——宫廷戏动辄标榜秘史,警匪片到处打打杀杀,谍战戏处处阴谋诡计,革命题材新瓶装旧酒,家庭伦理剧如裹脚布又臭又长……熙熙攘攘中,社会责任、道德标尺、时代命题都显得那么苍白,作家富豪榜金光闪耀、知名编剧一集戏拿多少万,才让人印象深刻。
还有人觉得,铁凝的叩问指向作家应当讲真话,作品应更多地批判揭露现实问题。的确,提倡讲真话是当下的主流语境,不让老实人吃亏的提法也让人感觉宽慰。可是,说起来是一回事儿,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儿。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在某些人粉饰的“形势一片大好”中,挑出不光鲜的瑕疵,轻则被穿小鞋,重则可能被扣上“影响大局”的大帽。宣传导向更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一旦被文化审查定性为思想不正确,作品被封杀是小,作者上了“黑名单”以后还怎么混?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曾总结自己的一生“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其中蕴含的中国特色哲理,耐人寻味。
去年,电视剧《蜗居》带火了同名小说。有人觉得小说直指房奴的心酸血泪,也有人认为其台词“史上最淫荡”,还有人总结这是小三儿、房奴、外加“情义贪官”不得不说的故事。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裹挟上花里胡哨的东西,究竟是作者品味格调不高,还是对鸳鸯蝴蝶文风的技巧性妥协,不同的人心中自有掂量。末了,该剧遭遇停播,明眼人都发出会心一笑。或许,这也可以为“写作与伟大而艰难的时代”做一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