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清除各种改头换面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是赢得民心的重大举措、必由之路。

著名作家张平一直深耕现实主义题材创作,从《抉择》《十面埋伏》《国家干部》到《重新生活》《生死守护》……作家坦言,之所以执着于这样的题材,是因为这些作品里面的人与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政治、关注百姓生存,是作家保持创作力的唯一源泉和动力。2023年出版的新作《换届》更是从政府部门中令人瞩目的焦点“换届”着墨,将总理视察、班子换届、洪灾泛滥三个事件高度集中,从宏阔的时空断面描述了上至国务院副秘书长、下至守护尾矿坝的民工等不同人的不同选择,鲜活地表现了各类干部在换届中的进退留转与普通群众的人生跌宕。像张平的其他作品一样,《换届》“好看、好读、好懂,有故事、有人物”,立足当下,瞭望未来,作者笔下的人物与事件既是我们活在当下可参照的坐标,也终将为我们的时代描摹画卷、留存印记。作品故事性很强,甚至溢出了其文本;它的文学性超越了以往,罕见地描写了动人的爱情,而且具有隐喻色彩;它的艺术性突出表现为线索明暗呼应,隐喻时隐时现。人物形象真实立体、栩栩如生;场景庞而不杂,使人仿佛身临其境。读罢全书,我脑海里还是书里的故事,眼前的世界似乎也在生动地阐释着故事的内涵和外延,有许多话想说……

状态

副省长杨鹏正在办公室翻看文件,接到党校同学、国务院副秘书长任月芬的红机电话时,已经夜里12点多了。而临锦市市委书记徐帆看完省台的新闻播报和央视的新闻联播,怔怔地坐着,额头冒汗……本市一家他完全不知道的民营公司竟上了新闻,“这算是失职,还是失察?”

小说一开头,就以这样的场景揭开了“换届”这样一个关键节点官员的状态。领导们一般具备超越常人的视野、学识、意志,也要时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细微处,因为细节中可能就潜藏着危机或者生机;他们位高权重,处于上行下达的关键处。小说就从这上与下的交锋开始讲述。

换届当前,“上面”要来考察,来的可能是国务院总理。“上面”的要求是:不是听你的琅琅书声,听你唱赞歌,而是要听教训,还有如何防范问题和错误的思路。但“下面”可能是千方百计,软磨硬泡,就是不想暴露任何问题。实情是,临锦市即将遭受史上最强暴雨袭击,两座水库和一座大坝年久失修,可能面临崩塌,如果水库决堤将淹没全城,矿渣大坝崩塌将摧毁学校、民居,那总理来看的就是灾后现场!更严峻的是,“下面”还潜藏着“保住自己的煤矿,就相当于保住了自己的私家银行”而抵制水库泄洪的暗流。

因此,这场考察成了摆在小说主角、年富力强的副省长杨鹏面前的大难题。杨鹏从“形式到形式的下基层”窠臼中脱离出来,深入一线,随着他的寻访,我们看到了由养鸡场改造的学生宿舍,一间房竟住了70多个学生,墙上爬满咬人的鸡虱子!他大发雷霆,要求立即将学生们搬出去,一分钟不得延迟!小说中,杨鹏是一个谨慎随和、有些容易妥协的年轻干部,他的震怒说明他没有麻木甚至同流合污。如果我们的干部连这样的情形都能看得过去,还继续意气风发地喊口号、四平八稳地念材料,等着换届到更显赫的位置,那该多么令人失望啊!

作者将希望寄托在杨鹏这样的干部身上。他步履匆匆,深入市县中小学、铁矿、尾矿库、水库、民营科技公司,了解到很多真实情况。面对即将来临的超强暴雨,杨鹏“心中波涛滚滚,脑海惊雷阵阵”,而某些官员却抱以侥幸,以换届为由消极对待。当史上最强降水提前而至,滂沱的暴雨引发的汹涌洪水不停地冲击着年久失修的水库堤坝,作为学历扎实、专业过硬的副省长,他认真听取专家、教授的研判,采信一线干部的建议,开闸泄洪。在前所未遇的灾情面前,他在雨幕中主动担责,指示在水库上游炸口泄洪,排除险情;奔走在抢险一线,甚至无暇顾及组织考核。作者通过强有力的情节告诉我们,与这次险情“至少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一样,如果任由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泛滥,最终必然会引发像山体滑坡和堤坝崩塌一般的大面积风险。因此,换届之际,“防汛抗洪,守护大坝,疏浚清淤,畅通河道”是隐喻也是现实,这正是作品中一重最重要也最具艺术性的隐喻。

心态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换届之际,总会有些领导干部心情复杂。坐卧不宁、精神敏感者有之;心态失衡、抑郁躺平者不少。比如《换届》中的临锦市市委书记徐帆,像条滑溜溜的泥鳅,为了自保,只顾着掩盖问题。许多类似徐帆的人的不良换届心态集合在一起,可能就导致了“这里狂风阵阵,大雨如注,泥流滚滚,浊浪滔天”,“你那里还在莺歌燕舞”,远离一线、四平八稳地开着手机会议。

《换届》中,作者还从高层和基层两端分别塑造了两位女性角色,别出心裁。来自基层的女主人公夏雨菲是雨润科技公司董事长,也是杨鹏的初恋,因而在杨鹏来视察时不断向他提供真实的基层信息,提醒他防备重大灾情。面对即将到来的灾难,夏雨菲劝说杨鹏:你一个农家的孩子,已经是几千万人口大省的副省长了,“你还有什么放不下,还有什么可迁就的?只要你行得正,坐得端,任何人都阻止不了你”。暴雨中,夏雨菲嘶喊着呼唤他:“作为一个副省长,你不知道着急吗!尾矿库下面有几千人哪!”促使他立刻采取行动。作者以主人公的初恋激发其为官一方、为政以德的初心,这是隐喻,也是对爱情与信仰的礼赞。

小说中另一位女性角色是杨鹏的党校同学、现任国务院副秘书长任月芬。她和杨鹏的同学关系别有一番味道:平时并无来往,过节不忘问候。这正是民众期待的一种亲清关系——不在功名利禄里一起打滚,但一旦发生工作交集,因为有共同的价值观,却可直言不讳。她在回程的车上对杨鹏说的那段话,可以看作新一代领导人的心声:不要从形式到形式,而要解决问题,即使要为此付出代价,也要有所作为。

小说铿锵有力地讲述了换届之际主政者的心态是如何决定状态的,面对天灾,有作为、敢担当的杨鹏、张亚明、李皓哲等干部群众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浮夸作风和无担当、不作为等不正风气进行了尖锐斗争,其中的壮烈与坚持,表现出人民的殷切期待。小说直面现实,彰显正义公平,浩气贯笔端。

动态

换届牵涉的是人,高层视察、基层洪灾也关涉各色人等。平时一团和气的人们在千钧一发之际,表现出不一样的“动态”。人性的虚伪无处可逃,虚与委蛇也轻佻可笑。作者以此呼唤正义能够顶天立地,规则被尊重,专业的声音被倾听。

小说中,运转如常的党政队伍,面对上面的领导、下面的实情,每个干部站位不同,“动态”不一,形成了鲜明对比。比如在史上最强暴雨即将来临之际,临锦市市委书记徐帆、市长程靳昆喜看成绩、无视问题,对说实话、越级上报的几位干部就地免职,这是其对下级的雷霆风格;而围绕一起恶性交通事故,徐帆带头隐瞒,并动用巨额财政资金私自“摆平”,出发点是消除对换届的不良影响,以示其对上级的“保护”。一切工作围绕换届、服务换届的氛围让人感到密不透风的窒息和无物之阵的围困,这样的呈现符合现实,又颇有深意。

关于夏雨菲的安排也是换届期间的“动态”。在省委书记一行人的车上,大家了解到夏雨菲没有入党,是因为她对民盟的执着。在一般公众看来,组织部门考核干部、党派换届、人员安排十分神秘,但是作家本人对于民盟不仅熟悉,更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一段落放在整个换届中,体现出人才工作的系统性及复杂性。关于加入民盟立即成为主委,甚至很可能从党派主委进一步成为副市长,夏雨菲本人认为“既不合程序,也不称职”,而且对她的破格安排,是不是意味着对某些“没有背景”干部的降维打击?隐含在故事之外的种种,都让作品内容更加丰富、更具层次。

作者还着力强调了权力必须受到约束。一个社会如果缺乏对权力的制约、对政府的监督,既保护不了民众,也保护不了任何一个个体。尽管夏雨菲是抗战英雄、建国功臣的后代,但由于拒绝分管领导的骚扰,竟然连工作也保不住。现实中,随着反腐倡廉的深入,吃喝玩乐、行贿受贿有所收敛,但近几年爆出的“性贿赂”、上下级关系中的性霸凌,反映出不受约束的权力对社会道德和公序良俗的践踏。

故事中另一位女性,国务院副秘书长任月芬的“动态”则体现了高层领导执政为民的情怀。她将眼光投向祖辈战斗过的山区,要了解“一个鸡蛋工程”对那里孩子们的意义;对即将来临的暴雨所带来的种种风险以及某些领导以换届为由因循守旧、拖延塞责、消极对待,她都明察秋毫。她为在泥石流中保护了40多个孩子的夏雨菲牵肠挂肚,夏雨菲是与她祖辈有生死之交的先烈之后,也是她欣赏的人才。她们的并肩战斗,具有接续奋斗的人物光芒和时代意义。

《换届》中没有以往小说中的腐败典型,然而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听点实情、做点实事竟也那么艰难。作品的现实主义价值在于,通过换届的故事告诉读者:在宽松软的环境下,权力得不到制约和监督,绝对的权力必然产生绝对的腐败,腐败会蔓延到各个领域。得不到制约监督的权力还会导致普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强调,重拳纠治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领导机关抓起、领导干部改起。从“窑洞对”走到今天,“执政为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换届更是如此。只有一批批杰出的、优秀的、人民期待的干部被提拔任用,换届才能真正造福人民。换届是干部队伍大调整,我们既要相信组织部门的高瞻远瞩、火眼金睛,也要善于倾听基层群众的呼声。上层的力量把干部选拔上去,是为提拔;基层的群众通过投票等方式把干部选上去,是为选举。只要这上下两股力量实现制度上的完美衔接,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真正选拔出从状态、心态到动态都精气神十足、德才绩全优的干部,从而带动整个干部队伍脚踏实地、高效廉洁,换届就唤来了春风,唤醒了大地,换来了风清气正的政治新生态。

(作者单位:内蒙古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