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经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决定,自2019年起将每年的9月26日设立为“工匠日”,作为尊重工匠、关爱工匠、学习工匠、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这也是全国首个地方决定的工匠日。近年来,杭州市提出深化“杭州工匠”行动计划,完善了高技能人才培养、资助、评价、奖励、落户等政策,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全面打响“名城工匠”品牌,“工匠日”的设立无疑为这项活动提供了平台与载体。
“工匠精神”之所以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是因为它弘扬了传统、切中了时弊、符合了时需,“中国制造”要转型为“中国智造”,需要新时代的“匠心”。匠,为灵巧、巧妙之意;匠心,则指能工巧匠的精神追求。古代中国曾经涌现出很多杰出工匠,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物质财富,古人讲,“良田万顷,不如薄艺随身”,强调唯有手艺可以保证自己衣食无忧,这一朴素的认知,形成了中国工匠独特的匠心精神,也使古代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等闻名远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又根深蒂固,不仅固化在制度安排、社会价值上,还固化在人们的观念里。很少有人会把当一名普通工人作为理想追求,应试的紧张、升学的竞争以及人们对职业类教育的冷漠就是明证。可见,致敬匠心,给工匠应有的地位、尊重、待遇还是必需的。
我们常常惊叹于欧洲国家的工匠精神,譬如瑞士,年轻人的求学、择业更为务实,很多初中毕业生接受完义务教育后,会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选择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德国也只有近半的中学生选择读大学,另一半人会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其中包含不少成绩优异的中学生,他们在实践中探索、磨练、钻研,一开始就养成严谨、负责的态度,为“德国制造”的高质量打下基础,这些技师们收入也很可观,德国工匠如同德国制造的各种零部件,成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从而打造出一个又一个世界一流。
诚实劳动、敬业爱岗、专心致志、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是任何时代、任何行业的发展之基。尤其在当下,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制造业强国、实施“工业4.0”战略,都离不开大量技术工人的支撑,也需要工匠精神的引领,匠心精神的重塑,需要全社会崇尚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专业与敬业,崇尚对规则、规矩的尊重与恪守,崇尚对高品质产品的责任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