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制定和颁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政策法规,各省市也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推进非遗保护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民主化建设。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且着力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已认定各级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多人。区域性非遗整体保护水平显著提升,已设立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5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做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的申报和履约工作,截至目前,共有42个项目列入其中,总量居世界第一。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关于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截至2022年6月,支持各地设立非遗工坊2500余家,其中1400余家设立在脱贫县,培养出包括“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在内的一批优秀带头人;连续三年举办“非遗购物节”,打通非遗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最后一公里”;制定《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工程建设方案》,推动黄河流域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在有效保护前提下,推出一批非遗特色鲜明的主题旅游线路,推动非遗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与现代生活充分联结。
直播推动各地非遗探索连接现代生活的新路径
《“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提出加大非遗传播普及力度,以适应媒体深度融合趋势,拓展非遗传播渠道,支持利用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介全面深入参与非遗传播。诸多非遗传承人主动把握了这一历史契机,利用直播和短视频的形式向公众展示非遗技艺,促进了非遗项目在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抖音公开数据显示,“00后”爱看相声、“80后”喜欢听古筝,“90后”“70后”“60后”则对粤剧、豫剧、黄梅戏等非遗直播情有独钟。
目前,在国务院已公布的155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中,抖音直播平台上的相关视频涵盖率已达99.74%,相关视频播放总数超3726亿,获赞总数超94亿,濒危非遗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60%,每个省份的非遗内容都在抖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传播。
2012年以来,全国共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35万余场次,各地观众得以走近非遗、体验非遗、品味非遗、爱上非遗。为加大融媒体推介展示,持续构建非遗现代传播格局,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各级有关部门都积极开展各项非遗展示系列活动。如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相关部门大力推动非遗线上传播,连续三年举办“云游非遗·影像展”,在2022年共汇集2800余部非遗题材影片、纪录片在线公益性展播。
直播、短视频平台创作功能较为简便,创作者使用新媒介的门槛低,观看交流便捷,使其成为以非遗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天然传播场,特别是其表现形式多样、视觉冲击力突出的特点,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非遗老手艺最美、最吸引人的一面展现出来。为助力更为优质的非遗内容传播,直播平台也不断加强对非遗内容的扶持力度,诸多非遗传承人及非遗工作者通过直播打赏等途径获得了多元化的收益。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抖音直播联合发布的《网络直播文艺生态报告》显示,2022年,抖音直播发布传统文化主播激励计划,目前已累计20725人申请。而根据抖音直播发起的“DOU有好戏”扶持计划,未来一年至少帮助10个院团、1000名专业戏曲演员,为戏曲行业“打造新舞台、带去新收入、培养新观众”。丰富的网络文艺直播满足了不同用户的精神文化需求,直播平台希望持续服务文艺创作者积极参与、创新内容,丰富直播品类,传递多元价值,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网络文艺生态提供有力的内容支撑。
非遗保护传承,重在连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非遗不是躺在橱窗里的文物展品,也并非束之高阁的技艺绝活,而是可以促进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当前,很多非遗传承人纷纷转向线上直播平台展示技艺,广大直播观众以点赞、打赏等方式回馈他们精湛的非遗才艺,直播打赏由此成为当地非遗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有87%的抖音民乐主播获得打赏收入。独弦琴、箜篌、埙等相对小众的民族音乐也创造了上万级别的“票房”。媒体评论认为,民乐直播的走红拉近了网民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让国乐实现大众化传播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非遗乐器、乐种传承队伍的充实与壮大也有了更多可能,同时,不少网民也对民乐直播走红持正面态度,盛赞直播这一新媒介为民乐重绽光彩注入动力。
直播助力非遗保护的边界和版图不断拓展
多彩非遗薪火相传,是文明多元一体、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民族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活态展示。文化和旅游部等有关部门坚持分类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取得显著成效、进入系统性保护新阶段,提供了非遗保护传承实践的现代方案。
只有通过跨媒介、融媒界的升维式发展,并与文化和旅游事业融为一体,以非遗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可能触达更为广泛的年龄群体、覆盖更为多元的文化圈层、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空间。当前,以非遗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与以直播、短视频为代表的高维媒介的有机整合和深度融合,对于我国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而言都具有重要的节点意义。以非遗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正在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更为综合的媒介形态不断实现媒介升维,具有越来越大的文化势能。我们相信,在疫情之后,直播这一“第二舞台”势必还将奏响更为朝气蓬勃、华丽多彩的新时代文化乐章,以非遗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也一定会迎来新一轮的更好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