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节期间,事先不被看好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点燃中国观众的观影热潮,在票房上甩开同期上映的《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新喜剧之王》等影片,领跑春节档期。目前,该片国内票房已超过40亿元人民币,超过《红海行动》36.5亿元人民币的国内票房,仅次于《战狼2》56.8亿元人民币的票房纪录。不仅如此,该片上映后赢得了国内舆论的广泛赞誉:豆瓣评分达到7.9分;《人民日报》的“人民时评”专栏指出:“以宇宙为背景的宏大设定,配上太空场景、灾难景观、工业风格、热血少年,让电影颇具观赏性。”

当然,如果只是在国内叫好又叫座,则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嫌。关键是,《流浪地球》在国外上映后,也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双丰收。2月5日起,《流浪地球》在北美、澳新先行上映了IMAX—3D版本,这是中国电影首次以IMAX版本在海外上映,上座率超90%,单厅票房超同期好莱坞大片。2月8日,2D版本在北美、澳新全面公映,排片规模达到47个城市、100多家影院。上映三天,北美票房突破百万美元,澳新票房超过50万澳币。与此同时,《流浪地球》的欧洲发行权已出售给了美国网飞公司(Netflix),不久之后欧洲观众也将观赏到这部影片。

在口碑方面,《流浪地球》目前在北美著名电影网站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的评分为7.8分,超过同期上映的好莱坞电影。在影评方面,影评家克里斯蒂安在接受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北美分台采访时指出:“《流浪地球》是令人兴奋的史诗级作品,这部电影宣布中国进入了科幻电影制作殿堂,并为科幻电影带来了中国人的价值观,不是好莱坞式的‘孤胆英雄’,而是团结的力量。”不仅如此,国外各大媒体也对该片不吝赞美之词:《纽约时报》认为凭借此片“中国电影终于加入太空竞赛”;澳洲某电影网站(flicks.com.cu)指出“来自中国的重磅炸弹《流浪地球》很可能是2019年最棒的科幻电影”;《南华早报》则评价《流浪地球》“可能成为激发中国科幻电影创作的开山之作”。

抛开媒体跟风式的热评,我们也应冷静而理智地看到,中国电影已经很久没有在国内外同时赢得叫座又叫好的待遇了。19年前李安执导的影片《卧虎藏龙》尽管在国内票房成绩不佳,但全球票房高达2.14亿美元,其中北美票房1.28亿美元,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当然,严格地说《卧虎藏龙》不能算作完全意义上的中国电影,它是中外合拍片,只能说是华语片。2002年张艺谋执导的《英雄》全球票房1.77亿美元,海外票房约1.4亿美元,其中北美票房0.54亿美元,尽管在国内口碑不佳,但该片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4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并获得美国奥斯卡金像奖和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此后,《十面埋伏》《霍元甲》等新武侠片的上映,形成了一个中国武侠片海外热映潮。然而,2006年之后,单片中国电影再也没有在北美获得超千万美元的票房,也没有在整个海外市场获得超5000万美元的票房。

曾在国内取得很好票房成绩的《湄公河行动》和《西虹市首富》,以及中国内地票房达到31亿元人民币并获得舆论高度评价的《我不是药神》,几乎未在中国内地以外地区上映。

中国电影近年海外票房遇冷,综合各方总结和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武侠片热”消退。21世纪初,《卧虎藏龙》《英雄》等武侠片在海外一时风光无限,但随着海外观众对此类型电影猎奇心理的餍足,武侠片的影响力也自然不断缩水。2013年,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在北美票房只有659.5万美元,这竟成为中国武侠片在海外票房最后的闪光。《叶问:终极一战》《太极2:英雄崛起》的北美票房只有可怜的三万多美元。

其二,出口电影类型狭窄。能够登上全球电影票房排名前500的中国电影类型,主要是动作电影、喜剧电影和奇幻电影这三种。当然,也不排除有些类型电影出口的海外票房太少,根本没有进入全球电影票房排行榜。不可否认的是,过去科幻片、恐怖片、悬疑片等类型电影的出口几乎是一片空白。

其三,海外电影市场饱和,中国电影立足不易。以北美电影市场为例,自2009年至2018年的十年间,总票房从106亿美元增加到119亿美元,十年仅增加12.3%。北美票房未来成长空间已十分有限。在如此境况下,中国电影要想在趋于饱和的北美电影市场分一杯羹,是十分困难的。

其四,海外发行渠道不畅。中国电影的海外推广主要依靠参加国际电影节、宣传片投放和人际传播等方式。这些方式对语言文化迥异的海外观众来说可谓杯水车薪。为加强中国电影的海外推广,中国在海外市场成立了华狮电影发行公司、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并收购了一些国外的院线公司,但由于海外发行人才匮乏,拓展海外业务能力不足,中国电影的海外发行成绩仍不尽如人意。2017年,中国电影海外出口收入仅6.41亿美元。

其五,技不如人。我国的电影技术几十年来一直是跟着别人走。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技的进步成为推动电影发展的主要动力。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都有专门进行电影技术研发的部门,一部电影大片往往附带着诸多电影新技术专利。而新技术带来的影像奇观是各国观众蜂拥而至观赏好莱坞大片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电影海外市场一直比较“冷”的大背景下,《流浪地球》为什么能够在海内外持续热映且势头不减?据笔者看来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中国故事内核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爱国情怀,电影中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中国人拯救世界的故事架构、带着地球流浪的不离不弃的“根文化”情怀、“联合政府”集体领导各国民众齐心合力的集体主义精神等,都符合新时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定位,让国人从中找到了民族自豪感。第二,它是今年中国电影春节档期唯一“爆款”影片,同期上映的《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新喜剧之王》等竞争对手实力较弱,票房号召力无法与之抗衡。第三,高票价推动,《流浪地球》目前的平均票价在46元左右,是排行榜中票价最高的电影。第四,太空知识的日益普及,使得更多中国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能够理解接受这类科幻电影。当然,吴孟达、吴京等明星参与演出的动人故事、吴京雪中送炭式投资等资讯在自媒体上的广泛传播,也为推高票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以上原因只能解释为什么《流浪地球》在国内热映。而该片能同时在海外热映,我认为主要在于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国内高票房、高口碑的示范效应是必要的前提。很难想象,一部在国内都乏人问津的电影会在海外产生观影波浪。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流浪地球》采用了国际化的题材和国际化的叙述策略,海外观众更容易接受。太阳即将毁灭,拯救我们的家园——地球,这类拯救题材在好莱坞大片中屡见不鲜。但通过2500年、100代人的努力,利用上万座人造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将地球推离到4.2亿光年外的想法是极富想象力的。而拯救地球的英雄们流浪汉式的一路遇险的救援、多次最后一秒钟脱险的传奇经历等叙述策略也是好莱坞电影屡试不爽的叙事法宝。不过,最重要的是,《流浪地球》用不逊于好莱坞的电影技术创造了堪与好莱坞大片相媲美的影像奇观。如印度网站News18指出的:“这部电影看起来相当独具一格,完全可以媲美好莱坞,有些地方甚至超越了好莱坞。”在电影中,气势恢宏磅礴的大场面屡屡出现,地上被冰雪取代的曾经熟悉的北京、济南、上海等中国城市,巨大而真实、工艺精良的宇宙飞船,同名小说作者刘慈欣与众不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所描绘出来的科幻世界,在电影中得到完美的呈现。

如果继续深挖,相信《流浪地球》海内外热映的原因还有不少。但就前文提到的这些方面而言,对中国电影“走出去”已有诸多有益的启示。中国电影成功“走出去”的前提是立足本土。2018年中国大陆电影票房为609.76亿元,超越北美成为第一大电影票房市场前景可期。因此,离开本土票房的支撑,指望“墙外开花墙外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国电影成功“走出去”更要放眼世界,要选择国际化的题材,用国际化的叙述方式讲述外国观众能够看得懂、容易理解的中国故事。立足本土和放眼世界二者不可偏废。

《联合早报》指出,《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电影的扛鼎之作,开辟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纪元。就个案来说,《流浪地球》海内外的热映可能有其偶然性,但从中国电影工业近20年的迅猛发展趋势来说,《流浪地球》成功“走出去”又是中国电影工业不断壮大、日趋成熟的必然结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流浪地球》之后,成功“走出去”的中国电影将会越来越多。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