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节期间,两则有关“带妻子回农村老家”的新闻吸引了全国人民的注意:一则是上海女孩随江西男友回农村老家过年,因年夜饭太差、农村太穷而立即分手并连夜逃回城市;一则是城里妻子第一次随丈夫回农村过年,辛苦做了一桌年夜饭后被告知女人不能上桌吃饭,一怒之下掀翻了饭桌。2017年春节期间,演员郭晓东的妻子程莉莎发布微博,称第一次随丈夫回山东农村老家过年,才知道村子里有女人不能上桌吃饭的习俗。实际上,讨论“带妻子回农村老家”在近几年俨然成了一项新的春节风俗,这些讨论大多指向农村歧视女性的各种陋俗。
当然,对于“女人不能上桌”之类的陋俗到底存不存在、存在范围有多大、为什么会存在等问题,当前还没有一个系统的、可信的、基于严肃调查的回答。例如,在大批网友揭发和声讨“女人不能上桌”时,也有众多网友不断质疑其真实性、普遍性和严重性。此外,2016年的两则新闻后来被证实为假新闻,“程莉莎们”的揭发也真假莫辨。然而,真正重要的并非这些事例的真假,而是这种高关注度所反映出的许多真情绪和真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在当代中国的碰撞。
这两种差异在大部分人的观念中其实是具有等级性的,即男优于女、城优于乡。上述故事之所以引起热烈讨论,恰恰是因为两种差异的错位,即故事的主角往往是“乡男”和“城女”,双方的结合对一些传统观念造成了冲击。在门当户对的观念中,“城男城女”“乡男乡女”的结合是符合常理的,而在借由婚姻的阶层跃迁中,“城男娶乡女”也符合人们的想象,因为男性下娶、女性上嫁符合等级化的性别观念。但是,“城女嫁乡男”就不符合人们的等级观了。因此,“带妻子回农村老家”所引发的讨论,除了号召女性觉醒之外,其实还有对“乡男不配城女”的认同。这种“不配”可能是物质的,例如上海女孩逃回城市的故事,也可能是文化上的,例如“女人不能上桌吃饭”的故事,它们都在不停重申着农村的落后,都在不停告诫着城女不要嫁给乡男。这一类故事一方面呼唤男女平等,另一方面也在为人们提供一种奇观式的落后农村,从而使居住于城市的人、逃离了农村的人获得一种优越感和满足感。它们在解构男优于女的等级观的同时,也在加深着城优于乡的等级观,甚至隐含着使两种等级重新匹配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