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有一座雄伟而神奇的山峰,它就是立于九曲溪畔的大王峰。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曾遣使到武夷山,在大王峰上祭祀武夷君。武夷山大王峰因汉武帝的祭祀,被赋予了王权的神圣与威严,令历代武夷山的地方官员敬仰崇拜。
20世纪40年代初,时任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县长的吴石仙赴任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属下官员攀登大王峰,拜谒武夷君。大王峰万仞峭立,断崖绝壁,峰底云雾弥漫,令人心惊。他与官员们艰难地登到最险处,领略了山巅绝胜风光。吴石仙大概联想到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加之亲自体验到山路险峻和山顶的壮丽风景,真正体会到了“无限风光在险峰”,于是,他在下山时用四个字概括了此行体会:“居高思危。”这四个字一经说出,在场的官员无不赞叹。
1942年春,吴石仙命石匠将这四字刻于武夷山大王峰的升真洞一侧。如今,来攀登大王峰的人络绎不绝,从山麓处狭窄的崖壁石阶盘旋而上,是登上峰顶的必经之路。过升真洞时,目光一抬就能触及崖壁上“居高思危”四个字。这苍劲拙朴的四个字,不断地警示游人要走稳脚步,切莫被高处迷人的风景所诱惑而丧失警惕,一失足便会粉身碎骨。“居高思危”这一摩崖石刻,不仅对游人具有警示作用,对身居高位的人来说同样发人深省。吴石仙作为地方官,以自己攀登大王峰的感受诠释了“居高思危”的意蕴。
常言道,高处不胜寒。地位越高,权力越大,高处的危险常常就在脚下。走在仕途上的吴石仙,大概明白了“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的古训,因为有了从政的艰险体验,登山时就更产生了应谨慎行事的切身感悟。
居高思危,刻于悬崖绝壁上,彰于峻峭险要处,与脚下那条窄小石径构成警示画面。石阶凌空于云雾缥缈处,似路非路,令人提心吊胆,危机意识油然而生。在这样进退皆难的天阶上,因“居高”而险象环生,“思危”自然心领神会了。吴石仙题刻“居高思危”的感受,定格在悬崖绝壁上成为一道风景,后来人每每游览到此,无不生发出相同感慨,并对这四个字肃然起敬。掌握权力的攀登者,会比平常人更谙“高”与“危”的关系,“居高思危”表达出的政治警示,就是提醒人们处理好职务、权力、地位与谨慎履职的关系。若有不慎,失足跌落于深谷,不仅断送仕途,也会毁了人生。
人生进取,向上攀登,既要有大无畏精神,更要有慎行意识。刻在大王峰的“居高思危”四字,永远不会过时。强化忧患意识,预备应对危机,是这幅石刻所透射的无言的提醒。
这方“居高思危”石刻,年代虽然不算久远,但崖面经日晒雨淋,刻字常被苔藓或风化砂土所掩盖。景区管理者时常来清除杂物,给字重新刷上油漆,使这道警示石刻更加醒目,犹如一位智者立于崖上,引导攀登者居高思危,方能履险如夷,走好人生旅途上那一段段又高又险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