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我随家人自驾到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若尔盖、九寨沟等地游玩。在人们的记忆中,这些地方都是老少边穷地区,年年需要国家财政补贴。然而,我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却是另外一番颠覆认知的景象。
广袤的若尔盖草原一望无垠,蓝天白云下一群群牛羊悠闲地觅食,一栋栋漂亮的富有藏族特色的房子散落在河边林间,公路上跑着一辆辆汽车,田野间可以看到一台台现代化的农机具,金碧辉煌的宗教寺院若隐若现,展现出一派祥和、富足、和谐、美丽的画面。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沿途的宾馆、餐馆、旅游景点基本上都是由当地的藏族同胞在经营,管理有序,服务到位。与他们交流得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政府在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上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为发展农牧区经济和旅游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政府还对当地藏族农牧民进行各种培训,帮他们学习经营管理的方法。这种“授之以渔”的政策收到了极好的成效。农牧民变成了老板、厨师、服务员、景区管理员等,由过去的“等靠要”变成现在的靠自己的双手获得收入、创造美好生活。
若尔盖是国家一级野生动物黑颈鹤的栖息地,保护地规划管理得极好,水草茂盛,穿越保护地的公路不时有标识牌提示须给动物让道。生态文明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践行,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然环境保护住了,野生动物保护住了,老百姓有了可观的收入,生活越来越富足。这是党和国家的脱贫富民政策结出的丰硕成果。红原、若尔盖是红军长征过草地的地方,这也是“红原”名字的由来。如果革命先烈看到这一切,一定会感到欣慰,这不正是他们渴望实现并为之奋斗的生活吗?
为了更好地了解情况,我联系了我的舅母——一位老家在阿坝州马尔康的藏族老人,请她讲述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和人们的感受。她说藏族人民是很勤奋的。过去那里自然条件差,交通闭塞,没有电和网络,吃水要靠人去背。这些年,政府修好了路,村村通、家家通,清洁的山泉引到了家家户户,电和网络也有了。条件好了,藏族人民发家致富的路子也多了起来。舅母的一个侄儿在家种菜,一年两季,与成都的批发商对接,不愁卖,家里还办起了农家乐,接待八方来客。这些收入都是免上税的。政府还给上了医疗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富起来以后,政府号召要注重教育,培养人才。农牧民纷纷把孩子们送到拉萨或内地去上学。在拉萨不仅可以学习汉语,还能学到藏语和英语。通过学习,孩子们获得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藏民族的文化也得到了传承。人们富裕了,社会治安也好了,现在出去干活一般都不用锁门。当地藏族同胞们说,中共十八大以来,他们的生活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他们发自内心地感谢党和政府。
一路所见所闻都是平凡的生活,却又让我激动兴奋,我眼前出现的是一幅幅充满希望的画卷。这就是我们身在其中的新时代,值得我们为之骄傲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