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情义什么样

费孝通曾经在他讨论中国乡土社会人际关系的著作里谈到,中国人特别看重兄弟情义。李银河则说,有时这种兄弟情义超过夫妻关系。

那兄弟情义又是什么样的呢?如此让人眷恋不舍的兄弟靠一种什么样的情义去厚重彼此的关系呢?

兄弟情义是互相不背叛,如果谁先背叛了兄弟,将是终身可耻的一件事。但兄弟情义决不是无原则迁就,而是在清醒的意识里做出的被人看重的选择。从心里应许给兄弟的东西,就要去实现去完成,尽管谁也看不见,但承诺会让人共鸣出灵魂深处的需要。生活不知什么时候让我们人与人之间开始了怀疑,许多心里层面的内容被支解了,没有了原来的模样。而我们真正想抓住的,是乌托邦式的,是不能达到的理想。我们在现实中,能看到的是兄弟的朴素感情,当这种兄弟情义以一种非常实际的合力吸引我们时,一切仿佛都不是虚拟的,我们拥抱住兄弟,却分明拥抱住了很多人的梦想与渴望。

兄弟,不只是一个词汇。是以新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浮雕。兄弟情深,兄弟义重,兄弟两肋插刀,兄弟义无反顾……那些最美最痛最能让人流泪的故事和传奇,就完全变成了兄弟的真实写照。

我希望有一天能在时代的路途上,拾到这样的故事,不只是让它变成独特的社会文化装饰景观,而是想坚定一种信仰,完成一种秉承。在“钱”占据市场的时候,“精神”总不能溃败。我们不希望兄弟的词汇里包裹着苍白和贫困,所以,我们继而上升兄弟的情感,从感情中恢复兄弟当年的记忆。这种朴实善良的努力,是挖掘兄弟的主旋律。

兄弟的解读,没有代沟,没有时代的局限,但有一种残酷的美。兄弟的命运是贯穿在人生旅途中的,没有轻视、没有嫌弃、没有关键时刻的舍弃,兄弟间的情义不是演戏,不是给别人看的,是留在各自心底里的大片,精彩的大片。或许我们谁都做不到没有心理负担,但活生生的人之间的丰富多彩的情感是我们付出后才能得到的。那种得到,很有魅力,过目不忘。

兄弟之间的情义是协作精神,厚重却又很脆弱。我们小心翼翼地望着时,其实已经站在了维护的行列。兄弟就是兄弟,决不是骗局。我们要让更多的人相信兄弟情义,首先我们自己要相信,要做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温暖,兄弟的词汇里都有。

地域文化或许诠释出若干个兄弟的版本,有时候,说兄弟情义,不只是说这个事儿,而是在说一种人生。


看看别人是怎样思索的

“谈人之善,泽于膏沐;暴人之恶,痛于戈矛。”其意是:称赞别人的善行,对方所受的恩泽有如沐浴般舒适;暴露他人的恶行,对方所受的痛苦甚于刀枪。

这是贤人的思想。今天我们学习,反复品味着这些话,仍然会被一种敏捷的思维、中肯的言辞所打动。谈及此话题,我想说,在我们想不明白、看不明白现实中的一些事情时,不妨看看别人是怎样看待问题的,看看别人是怎样思索问题的。

生活中,我们一直匆忙行走在各自的轨迹上,停不下脚步,也放不开步伐,矛盾而又无奈的因素总是不断地去而复返,不解和一点点的感伤让我们困惑。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想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都试图给自己总结出一片童话世界来。然而,没有,也不可能有。于是,羡慕的目光投向那些成功人士:他们怎么没有烦恼呢?

成功的人们站在街头,感觉着整个城市的喧嚣,同样把目光投向那些天真的、糖果纸一样简单的孩子:我永远在这个年龄有多好啊。而孩子们是怎么想的呢?他们不止一次地问自己的妈妈: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

这都是沉浮不定的人生话题,是随着情绪和感受起落的东西。我们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但认知世界的时间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有限的,连接美好与希望的心愿是共通的。从我们踏进这个社会的那一天开始,我们的梦想就被圈定在看不见的“明天”了,我们看不到“明天”的模样,却始终能闻到它的芳香。当我们一次次地被“明天”推在门外时,却在别人眼里已经成为了景观。我们看别人时,有时候也一样。别人的发展虽然看上去如平静的湖面并无波澜。然而,他们的失败和沮丧都埋藏在了漫天彩虹之外,那一页沧桑经历被他们轻松地抽了出来。

看看别人是怎样思索问题的,看看别人是怎样做事情的。我们会说服自己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思维看世界。拉开别人思索的大幕,我们会看到意想不到的精彩,会在别人的故事里发现自己的节拍,也会在阅读别人时沉醉于那种“适者生存”的环境里。

因为“明天”是一张试卷,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补充自己的能量——来自各个方面的能量。我们无法赶上和超越别人时,我们可以凭借他们看世界的眼光和思想,对照着雕塑自己。或许,他们身上的某种神韵,会呼唤出我们内在的力量。

路上,我们看别人,别人也在看我们。

风雨中,我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