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派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具有鲜明的参政党特色。它是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实践阵地,是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是民主党派团结群众、化解矛盾、服务基层的具体行动,是民主党派了解民情、收集民意、感受民生的有效形式,是民主党派树立形象、锻炼队伍、增加社会影响力的一项重大工程。进入新时代,如何依托优势资源,有效地发挥参政党优势,与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自身建设相结合,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开拓社会服务工作的新局面,更充分地体现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是民主党派当前的重要课题。
社会服务工作的概念溯源
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工作通常是指民主党派结合自身特点,立足自身优势,组织党派成员和相关人员,通过为社会提供无偿或非营利性服务的活动,扩大党派自身影响力的一种服务工作,具有政治性、专业性、社会性、无偿性、灵活性等特点。社会服务工作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党派对内增添活力、搞好自身建设,对外树立形象、扩大影响的有效途径。
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概念首次出现于198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该文件第一次明确了民主党派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宗旨和工作范围,规定:“民主党派开展经济、科技、教育、法律、医卫、文化等咨询及社会服务工作要以服务为宗旨,注重社会效益。”从此,民主党派把社会服务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积极开展兴教办学、支边扶贫、咨询服务等社会服务工作。到了21世纪初期,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核心方向转为发展,目标是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
2005年2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此时,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正经历着从生活福利性服务、生产性服务向社会性服务转化的过程。
201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提出:“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同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今年以来,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提出各类意见和建议80余件,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决策施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同志们积极助推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开展对毕节试验区以及其他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社会服务,形成了一批品牌项目。”这是民主党派“社会服务”一词首次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体现了中共中央对新时代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视和肯定。
中共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有关讲话、批示中对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民主党派在新时代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总方向是共同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同时,还要切合自身的特点与优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可以说,民主党派切实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民主党派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方法
多年来,民主党派依托自身的界别优势,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问题,深入基层调研,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社会服务工作。
一是选准社会服务工作的方向。民主党派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有关文件,紧紧依靠党委统战部这一纽带,加强与党委、政府的协商和沟通,进而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选准社会服务工作开展的方向。工作方向既要取得党委、政府的支持和认可,又要满足群众的需求。以民盟为例,1984—2003年,费孝通同志先后11次到甘肃,其中7次赴定西,为定西的发展出谋划策。踏着费老的足迹,本着“智力扶贫、科技扶贫、造血式扶贫”的理念,民盟中央、民盟甘肃省委在甘肃省会宁县中川乡米家峡建立“农牧业综合发展示范站”,为定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为定西的脱贫致富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
二是集中优势资源并高效投入社会服务工作。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有着自己的界别特色和优势,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资源,特别是人才荟萃的智力优势、联系广泛的平台优势、政治参与的渠道优势,高效地投入社会服务工作中。民盟中央在2007年7月推出“农村教育烛光行动”,集中民盟在教育领域的优势资源,通过“同心助学”“名师大讲堂”“双师课堂”等活动帮助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以更明亮和炽热的烛光照亮和温暖农村孩子的心,进而推动中国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公平。
三是以人为本,密切联系群众,及时调整社会服务工作方向。民主党派在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过程中,要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生活,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收集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困难,反映群众意愿,掌握第一手资料,把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社会服务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及时调整社会服务工作方向,打造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的品牌。1986年,在民盟中央指导下,以民盟四川省委和中共遂宁市委市政府为合作主体,多地民盟组织协助参与,开创了以助推遂宁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的“盟遂合作”模式。30多年来,“盟遂合作”经历了科技兴农、科技兴工、能源水利建设、创建西部农村职教基地、推动遂宁绿色发展等阶段,已由初期个别领域的项目合作模式扩展到全方位的项目合作模式,使扶贫工作更加精准,为遂宁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
四是调动党派成员积极性,拓展社会服务工作新领域。民主党派要加强内部互动交流,调动起党派成员参与社会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使其发挥专业特长,开展专项服务,增强对党派组织的依靠感和归属感;拓展社会服务工作新领域,把社会服务打造成密切组织联系、沟通成员感情、汇集组织智慧、贡献党派力量的载体,同时既要注重民主党派内部的纵向联系,又要加强民主党派外部的横向联系,实现资源聚集、优势互补,联合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五是紧跟社会发展形势,全面拓展社会服务工作。民主党派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侧重民生,依托定点帮扶基地、法律援助工作站、专家服务站、卫生服务站等高端服务平台,把社会服务的内容扩大到面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把社会服务的对象范围延伸到企业行业、社会组织、党政机构等;把社会服务的项目覆盖到法律援助、环保宣传、心理咨询、结对帮扶、开设公益讲座等领域;把社会服务的方式扩展到长期、集中、互动、固定的品牌服务模式。
六是加强社会服务工作的宣传,打造品牌活动,彰显优良传统。要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和平台,进一步加大对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目的、意义和效果等方面的宣传,让社会各界对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从而理解和支持民主党派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助力民主党派打造良好的社会服务品牌,借此彰显民主党派成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崇高使命感,以及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思想境界和感情,展现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价值追求、责任担当。这既是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舆论回报,也是民主党派扩大社会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七是解决开展社会服务工作遇到的难题,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一方面,民主党派不主张也不允许通过活动来募集经费,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所需的费用只能从现有的办公经费开支,导致经费压力较大,瓶颈制约较为明显。为此,我们既要向上级部门申请适当多拨付该方面的活动资金,又要依靠广大党派成员提供相应的支持,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力争开展更多的社会服务工作。另一方面,党派成员大多有其本职岗位和工作,除休息时间外,他们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因此,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必须协调好党派组织与成员所在单位之间的关系,争取党派成员所在单位的理解和支持,为社会服务工作的开展构建必要的社会支持体系。
民主党派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价值
一是政治价值,即民主党派成员通过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可以在深入基层中了解社情民意,发现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为形成高质量、有价值的提案、议案、意见、建议、调研报告提供宝贵的资料来源,进而确保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参到关键处、议到点子上,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二是组织价值,即通过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可以在民主党派成员中发现、培养和锻炼人才,增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活力,推动民主党派组织的发展。三是社会价值,即群众通过接受社会服务,对民主党派有更直观、生动的认识,从而有效扩大民主党派的政治影响力。
总之,社会服务工作是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必须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民主党派应以求真务实、量力而行、服务社会、讲求实效为工作原则,发挥自身优势,与时俱进,拾遗补缺,持之以恒,切实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努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为开创社会服务工作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民族出版社)